三岔鄉供銷社負責人劉昆之所以能參與這次私密程度和規格在當地都頗高的聚會,是因為他有一手烹飪野味的絕門手藝。別說是野豬山雞之類尋常東西,就連熊掌娃娃魚這些大多數人一輩子都見不著的,他都能搗鼓的有滋有味,有模有樣。據說,一個曾經很有身份勢力的人物,品嚐了劉昆的手藝後說:堪比國宴。當然,國宴上是否還有這些明令保護的物什,本人是否有資格上國宴都值得商榷。但對於生活在大者為尊習俗裏的人們,借大說事,本身就是一種習慣。
劉昆的手藝得益於兩個方麵:一是本人本身就是個很有味覺的吃貨,且善於探究,不論何種食物,隻要品出與眾不同來,就會想方設法的鑽研一番,哪怕是一碗麵條,都想著推陳出新。二是在於他工作的地方。天州市地處西秦嶺中西部,長江和黃河流域在此分界,崇山峻嶺自然出產珍禽異獸,雖有道遠山高的不易,卻也有遍地山珍的好處,大自然賜予我們一方水土的同時,自然也會給人們一個必須努力生活的底線。靠山吃山本身就是人類對自然的一種本能反映,畢竟果腹暖體是人的基本需求,雖說政府明令禁止,但對當地人來說,上溯不知道多少輩的祖傳謀生手藝不是靠行政手段在三年兩載就能改變了的,嚴格控製的結果,隻是做的更加隱匿而已。而對於那些需求者,不過是權力和金錢的比拚罷了。而劉昆所在的天州市雲嶺縣三岔鄉,就處在這個地區的中心地帶,廣袤的西秦嶺山區的大多數動植物都適合在這裏生存。在山大溝深林密坡陡的大山深處,山民們除了依靠山腳旮旯的幾畝薄田外,必須要向大山索取才能生存。
劉昆雖說隻是一個不入品的供銷社負責人,但在三岔當地人眼裏,也算是一個人物。供銷社雖說經營狀況日漸式微,但手裏還有農藥化肥等農資物資的專營和山貨的購銷權,在改革開放初期前的大多數鄉民眼裏,吃公家飯的都是官家人,都是需要仰望的。所以,為了自己那些微薄的好處,總會刻意討好,而他們唯一能拿的出手的,肯定不是山地裏的玉米土豆,自然是那些山外人見不到山貨,能讓一個官家人來自家吃頓飯,都會被津津樂道上幾天。所以,劉昆就有了太多的品嚐各種野味的機會,何況,他己在這裏工作了將近八年。除了吃以外,偷偷摸摸的做一些自己的生意,因吃而熟,為吃而販,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劉昆前來是獻廚藝的。這次周末外出度假的規格不低,牽頭者是西北省供銷聯社的一把手陸天明,主賓是省委秘書處的副處長趙鳴及妻子李法官,名義朋友周末私聚。因為地點在距省城四百公裏外的天州溫泉,所以實際操辦的任務就落在了天州供銷聯社主任曹玉身上。另外一個客人則是天州市政法委副書記張暢,一個三十出頭的美女,和李法官是最好的閨蜜。隨行人員隻有省社財務處長陳玉娥、小車隊長兼司機李小亮、市供銷社辦公室主任童如玉。當然還有劉昆這個必不可少的廚師。
天州溫泉是成名很久的溫泉。據當地縣誌載:縣城東25 裏,湯浴川河水之濱,官道之旁,有溫泉湧出,熱氣熏蒸,猶如沸羹,堪以洗療痕疥諸疾。在數百年前,該溫泉就已被開發利用。第一次大規模開發在五十年代初期,政府投資建設,曾被稱為工人療養院。八十年代後期,幾經改製後變成了民營企業,又進行了大規模的升級改造,重新裝修了有近幾百間客房的主樓和數千平米的遊泳館,還陸續新建了三十二棟大小不同、風格各異的小別墅。對外宣稱,要把溫泉建成名譽海內外的湯浴溫泉中心。但後來不知是什麼原因,海外的友人沒見幾個,倒是本地達官貴人卻常常在這裏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