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清明上河圖長卷(1 / 2)

2015年3月,春寒料峭。

陰雲籠罩著綏海大地,雪花如紙片般紛紛揚揚。

街道上人跡罕至,宋新月裹著黑色羽絨服,縮著凍紅的脖頸,淩亂在無邊的蒼白之中。

踩雪聲雖然清脆悅耳,但是在宋新月來說,卻覺得無比沉悶。

一轉彎,宋新月拐進了老舊的“幸福小區”中。

她站在單元門口望著樓上,顯得十分糾結,深吸口氣才進去。

進入301室客廳,滿牆貼著大大小小的剪紙作品,題材多樣,栩栩如生。

有飛禽走獸,有民俗生活,有各色人物,有山水田園,也有各個時代的政治烙印。

這哪裏是客廳,分明就是個小小剪紙文化展覽館。

在眾多剪紙作品中,一張懸掛在牆上的黑白遺照則十分顯眼。

遺照上是位八十歲左右的老爺子,戴著一頂藏青色幹部帽,發須皆白,眉眼有神,麵貌慈祥。

老爺子叫宋青山,是綏海縣“宋家關東剪紙”的第三代傳人。

他技藝高超,享譽全省,是“綏海關東剪紙”中最傑出的工藝美術師。

綏海關東剪紙,是本地的一大民間文藝特色,特點是畫幅較大,風格粗獷,刀鋒稚拙而有力。

在繼承民間剪紙的掏剪、疊剪、對剪、鏤剪和旋剪等傳統手法上,輔以版畫、工筆畫及漢代畫像磚與藍印花布等藝術處理手段,具有題材民俗性、造型隨意性和手法多樣性等藝術特征。

常用燈煙熏樣後,用剪刀剪出黑花,再襯貼上鮮豔五彩紙、蠟光紙、金銀箔等,色彩效果明快奪目,具有濃鬱鄉土氣息。

綏海關東剪紙在傳統紋飾應用上極具民族特色,在動物或其他物體上隨意添加各種紋飾。

常用的有雲紋、雷紋、漩紋、渦紋。

有的還運用畫像磚、敦煌壁畫和商周瓷器上的傳統紋飾。

花卉紋樣表現形式不同,多用於人物服飾,如袖頭的芙蓉、領口的梅花邊、裙下擺的雲字頭等鏤雕花邊衣飾。

綏海關東剪紙畫幅較大,風格古樸、渾厚、粗獷,刀鋒稚拙而有力,細節處精細而細膩。

宋青山一生優秀的剪紙作品很多,但知名的要數臨終遺作《清明上河圖長卷》。

《清明上河圖長卷》長十二米,寬半米。

以張擇端的原畫為參照,用紅色鐳射紙,采用套剪、連剪、分剪三種技法,剪刀、裁刀等四種刀具。

圖中人物有六百餘個,動作神態各不相同,房屋和樹木交叉套疊,線條微小,難度奇高。

從開始籌劃,共耗時三年多,是其最知名的代表作。

《清明上河圖長卷》一出,轟動了省民間文藝界,各地民間文藝家齊聚綏海一睹其風采。

可遺憾的是,就在準備招待目睹《清明上河圖長卷》訪客的時,宋青山因積勞成疾誘發了急性心肌梗死,再也沒有挽救回來。

宋家人悲痛欲絕,在綏海縣殯儀館為宋青山舉行了大型追悼會,省市縣民間文藝界人士都來給宋青山送行。

追悼會過後,很多商人登門欲高價購買宋青山遺作《清明上河圖長卷》,也有文藝界人士建議宋家人將遺作捐給省民俗博物館,還有人建議宋家自己人永遠珍藏流傳下去。

眾說紛紜,一時難以定奪。

宋青山剛剛過世,如何處理《清明上河圖長卷》,便暫時擱置了下來。

追悼會過後,由於宋青山的老伴郝桂琴患有老年癡呆,所以《清明上河圖長卷》該如何處理,便成了宋家兄弟姐妹四人的首要問題。

在大哥宋新毅的主持下,宋家兄弟姐妹要在父母家召開一次協商大會。

畢竟,長兄為父,母親又患病。

宋新毅覺得,能主持大局的也就隻有他了。

在省城大四實習的宋新月請假回來,就是為了參加這次特殊的家庭會議。

她之所以心情很鬱悶,是因為大哥宋新毅早已提出了要將《清明上河圖長卷》變賣的想法,而且態度十分堅決。

可是宋新月則覺得,省民俗博物館才是《清明上河圖長卷》的最佳歸宿。

“月兒回來啦?哎呦,可把我這老閨女凍壞了。”

一進入客廳,母親郝桂琴便迎了上來,拿著雞毛撣子替宋新月掃去身上的雪片。

老母親雖然患有老年癡呆,但還是最疼宋新月這個老閨女。

“來了,月兒。”二姐宋新鳳和三哥宋新傑都坐在沙發上,幾乎同時朝宋新月點了點頭。

宋新鳳個子不高,穿著一件紅色厚實的毛領皮衣,圓圓的臉蛋兒,被凍得通紅,留著一頭短發,顯得非常精幹。

至於宋新傑,則留著標準的寸頭,標準國字臉,濃眉大眼,鼻子高挺,在所有兄弟姐妹裏麵,他和母親郝桂琴長得最像。

此時,體態肥胖,頂著將軍肚,神情冷漠地宋新毅正站在窗前抽煙。

他扭頭看了眼宋新月,並沒有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