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爸呢?”
這個問題,楊立青曾在年幼的時候問過他媽。
那時他見他媽總是一臉苦海深仇的表情,便自覺噤聲,以後不再提起。
楊立青原來也不叫楊立青,也不姓楊。
原來叫什麼他已經不記得,爸媽離婚的時間太早,他一點印象都沒有。隻是記得爸媽離婚之後,他媽立刻就給他改了名字。
因此他總會覺得,一定是他的父親做了什麼對不起他媽的事情,他媽才提出離婚。
上小學,孩子都處於對一切事物都好奇的年齡。
楊立青在班上擔任了班幹部,平時也活潑,很容易就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於是很快就結交了三五知己,課間放學總在一起廝混。
直到三年級一次家長會後,有個好奇心尤其旺盛的哥們偷偷問他,你爸呢?
那一瞬間,楊立青的心中感到一絲淒涼。但這種感覺稍縱即逝,時間短暫得那哥們根本沒察覺。
他們離婚了。
楊立青在心底為自己鼓掌,他答得太坦然了,甚至不帶哭腔。
那哥們還給他道歉,一臉愧疚。
害得楊立青還要反過去安慰他,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爸爸之於楊立青,隻是一個很生疏的稱謂,沒有實際意義。
他覺得,隻有媽媽也很不錯,起碼他媽媽會應他所求,會疼他愛他。
其實他也曾想過要一個爸爸,但總是在想買某些貴的東西的時候。
他想,要是我爸在就好了,我一定讓他給我買這個買那個。
但,僅此而已。
說他神經粗也好,天生無情也罷。反正他認為,這一生就他娘倆就行,不需要再多幾個人插足。
但這個想法,在他上了初一之後有所動搖。
他喜歡了一個女孩。她奪目、活潑,身材高挑。
他曾想過,要是和這個人一輩子就好了,他一定會好好待她,不會背叛她。
既然他無力左右別人背叛或不背叛,那麼他力所能及地,要求自己不去背叛。
可終究,那個女孩還是和別的男生走了。楊立青再次嚐到了背叛的滋味,那種感覺太讓人討厭,以至於怒氣攻心,他都忘記這隻是他的一場單相思。
之前曾經問過楊立青,‘你爸爸去哪兒了’的那位兄台叫做張濤。由於和楊立青住得很近,和他上了同一所初中,兩人關係更鐵,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友死黨。
曾有幾次張濤問他是不是喜歡那個女孩,楊立青都矢口否認。
唯獨這件事,楊立青覺得是要帶進墳墓裏的秘密。因為太丟臉了,樹要皮人要臉,麵子最大,寧可自己憋屈,也不願一吐為快。
中考之後,楊立青麵臨了第一次離別。他考上了重點,但一眾死黨都去了普通的高中。
他患得患失了一個暑假,但開學前又安慰自己:一天為兄弟,縱然隔了兩條橋,也依然是兄弟!
高中生活開始後不久,開學分了班,分好了座位,他竟然覺得坐在他前麵的那個男生很漂亮。但僅僅隻是覺得他長得比較好看罷了,並非生出什麼歹念。這點小變化,他沒有在意。
一個學期之間,他與張濤的聯係驟減。後來放了假跑去他家打遊戲,閑聊間張濤竟告訴他,自己談戀愛了。
此話一出,楊立青隻覺晴天霹靂,最後甚至是怎麼回家的都記不起來。
他腦海裏隻有一句話:我被背叛了。
小屁孩不知什麼叫羨慕嫉妒恨,但他經曆的最多的還是‘背叛’,所以直覺就將這件事歸為背叛。
明明從小玩到大的兄弟,竟然不知會自己一聲就談戀愛了,這不公平。
但他沒想到,憑什麼是兄弟就一定要提前知會自己?
他後來才想到,那時太過自我,以為地球都必須圍著自己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