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回:抗美援朝衛祖國,人民當家做主人。(1 / 3)

在川中有一座大山,這座大山起伏蜿蜒,山上草莽林深,林中藤絡交錯,好像一條青色的蒼龍,故人們便叫它青龍山。這青龍山的龍頭向著東方,龍頭的山嶺突兀高聳。嶺前便是一懸崖峭壁,峭壁上掛滿了青藤,那青藤就像蒼龍的胡須。

蒼龍頭陡峭的山崖下,是一座寺廟,這座寺廟便叫青龍寺。寺裏前後有兩座大殿,前麵一座大殿供奉著玉皇大帝及四大天王的神像,後麵那座大殿供奉娘娘菩薩的神像。這娘娘菩薩是用木雕刻的神像,青龍寺前邊是一條小溪,小溪流入前麵不遠的小河裏,這條小河上架有一座石拱橋。石拱橋對岸的小河邊是一場鎮,這場鎮便叫青龍場。

每年3月初3,人們便會抬著這娘娘菩薩出廟來沿場鎮街道,再從街後經過萬壽宮前遊一周回到廟裏,表示是娘娘菩薩回娘家了。凡娘娘菩薩經過的人家門前,人們除了燃放煙花爆竹,燒錢紙,還會給菩薩身上掛紅。小孩子見了都湧來觀看,嬉笑顔開叫著:“回娘家囉!”真是熱鬧非凡。

青龍寺前麵那條小溪,在青龍頭的山腳下,小溪水和前麵的小河水交彙後,經石拱橋往下遊流去。在兩河水交彙處青龍寺旁邊有一人家,這家人姓方,他家的座向朝著街後小河的上遊。

方家祖孫三代都住在這山崖邊的兩間草屋裏。這家人家裏孩子多,但家裏有一疏棉花紡線的機器。方家的祖父原來是用彈弓為鄉鄰彈棉絮,或彈棉花來紡線織布。後來便用疏花機疏棉花,然後牽網線做棉絮,或拿回去紡線織布。方家的祖母除了紡線賣,她還用紡出的線拿去換布匹,裁剪布匹縫衣服。男人縫的是短的對襟衫,女人縫的是短的大麵襟。祖母不光是縫來家人穿,還拿去市上賣。人們見祖母的裁剪和針線手藝都好,都來買她縫的衣服穿。祖母逢場天還在拱橋邊擺一小攤賣炒花生。

方家左右兩邊是兩家姓王的鐵匠,他們是親兄,一個是老大,一個是老二。人們叫他們為大鐵匠和二鐵匠。二鐵匠住在南邊拱橋頭靠山嘴下一字窟邊,字窟旁邊還有的一位姓蘇的鐵匠,他除了打鐵還賣專門治燒傷的藥膏。

方家的兒子叫方北金,媳婦姓周。四九年前方北金便去涪江邊一水碼頭場鎮糶米,擔來青龍場逢場天賣。周氏女人農忙時便去王氏財主家幹活,掙些糧米來家裏吃。直到解放時,周氏共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方英平。二兒子叫方英雄,三兒子叫方英富。

四九年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青龍場也解放了。這裏的鄉人民政府也成立了,鄉政府便設在青龍寺裏。鄉政府大門外小溪裏有一搭石橋。過橋便是一大塊的河壩地。地邊上上年種有不少的瓜,瓜藤爬滿了河壩邊。

鄉政府便派出工作隊去街道,去每個村統計人數,土地麵積,房屋的間數,為土地改革作準備。

50年10月,美帝聯合國軍出兵侵略朝鮮,戰火燒到了我國東北的鴨綠江邊。炮彈落到了我國東北之時,我們國家便組織起誌願軍抗美援朝。方北金便申請參加誌願軍,這時周氏又身懷有孕。

隨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這嘹亮的戰歌聲,方北金便隨同誌願軍大部隊去了東北的丹東,在丹東經過短暫的訓練後,誌願軍便過鴨綠江去了朝鮮。51年下年,方英平的媽又生下四女兒方英英。

52年方英平便在青龍場北頭的小學校讀一年級了。學校教唱的歌曲便是這首誌願軍戰歌。晚上街上辦起了掃盲班,方英平的媽也動員去參加掃盲班學文化。當時掃盲班教唱的歌是:“不識字真著難,不會寫不會算。親人千裏來了信,看來看去不會念。識了字真正好,會看書會看報,國家大事能知道,生產技術能提高。”

有天晚上,方英平陪媽去掃盲班識字。方英平見媽進了學校,識字班又在教唱歌。這晚上月色如銀,方英平便和街上的幾個小同學

出街來玩。他們在街上玩捉迷藏,正跑去躲藏時,忽見一條狗朝方英平追來。方英平奔跑時摔了一跤,那條狗追上來便朝方英平腿上咬了一口,血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