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貧窮與自尊(1 / 2)

1994年3月春,北方的大地依舊被鋪上一層雪白的衣服。

這個時候,人們寧願躲在家裏烤著暖烘烘的炭火也不願意走出門,雖是白天,但整個縣城大街小巷幾乎都遍布死寂,唯獨鎮中學門口熱鬧非凡。

正值飯點,學生們都紛紛拿著手中的零花錢到門口的小攤,超市裏麵買一些饞嘴的吃食,當然,這些也都是少數鎮裏麵有錢人家的孩子,條件中等的,都會選擇手裏拿著一個掉了漆的搪瓷碗,用筷子敲得震天響,排在對麵用糧票換來的大鍋飯麵前,吃著熱騰騰的饅頭配著帶著一絲油膩的水煮白菜。

唯獨連糧票都拿不出來的人,選擇蹲在角落裏,吃一些從家中帶回來的幹糧。

他們踏雪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就好像一首交響曲一樣,給這漫周的吵嚷,平添了幾分歡快。

但當這份歡快散去以後,大地瞬間困得沉睡過去。

江浩傑本是19歲的大好年紀,卻因為一身的寒酸氣而過於自尊。往日裏,他總是穿著一身外婆親手做的花紅棉襖,爛了幾年的補丁褲,以及平時上學時才肯穿的幾塊錢棉鞋。

他站在那些光鮮豔麗的人群中,隻會讓自己顯得過於貧窮。

因此,他除了上課,吃飯以外,其餘時間都躲在宿舍裏不肯見人。但這並不代表他自卑。相反,他有一個很強而且豐富的內心世界,一個渴望擺脫貧窮的強烈奢望。

開學沒多久,他就被分到實驗班,並且成績名列前茅。

但班裏除了極個別同村的人以外,幾乎沒人願意和他做朋友。

外加他性格內向,又怕他人嘲笑他的寒酸,因此連吃飯都不肯和大家夥坐在一起。

但這隻是表麵因素。

實際上,他手中連個零花錢都沒有,至於糧票,他每個月隻肯花那麼一兩張,剩下的,他都留給自己那一大家子,畢竟他一個人的饑荒,總好過一家人的饑荒吧?

此刻,他拿著一隻有些年月的搪瓷碗,站在學校對麵灶台門口的大鍋麵前,用他那隻瘦弱的小手撿起勺子,將大鍋裏剩餘的油水菜漬盡數撈到碗裏,瘦弱的臉上呈現出極度渴望的神色,在饑荒的迫使下,他猛的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但這樣子還遠遠不夠一個成年人的飯量。

因為常年的饑荒,營養缺乏,導致他在整個班裏個頭最小,全身可以用皮包骨來形容,要不是看上去能吃能學,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得什麼病呢。

“勤工儉學”形容他也不為過。

從升入高中開始,他每天必做的,除了學習以外,還要去鄰近的一家工地上,為人抗水泥袋子,生活還算過得去。可是這些錢,他大都不是自己花了,而是用來填補那個爛包的家。

他上這個學本來就很不容易,家裏窮的都快揭不開鍋,全靠父親一個勞動力在支撐。母親身體不好,前年被檢查出高血壓,一直不停吃藥。姐姐又嫁到外縣,常年不來家裏一趟。至於爺爺奶奶則是住在縣城的二叔家,從沒為他們這個家操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