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的風雪肆意的飛舞,北風呼嘯的越發淒厲。破舊的山神廟似乎隨時都會被風雪擠壓的垮塌掉。東側殿裏,隱隱透著些火光。一個五六歲的男童瑟瑟縮縮的坐在簡陋的土灶前,鍋裏不知道煮的什麼,冒出的熱氣讓孩子的臉顯得撲朔迷離。
男孩用兩根枯樹枝像拿筷子一樣從灶膛裏夾出幾塊燒的紅彤彤的木塊,迅速的放在炭盆裏。又往灶膛裏添了些柴火,這才端著炭盆朝東麵的炕邊緩緩移動。
炕上躺著一個年歲和男童相當的孩子,走近看你會驚訝的發現她和男童長得一模一樣的臉。
男童將炭盆放置在炕邊,上去輕輕摸了摸妹妹的額頭,臉上現出一抹憂色。是的,躺在炕上的是他的妹妹楚青鸞,這世上恐怕隻剩下自己和啞奴知道當年的太子妃產下的是龍鳳雙胞胎,而不是一對不吉的雙胞胎男嬰。
他是楚青麟,大周朝已故太子的嫡長子。
大周朝建國剛剛過百年,傳承也不過三代。當年開國皇帝打鐵出身,仗著一身蠻力在亂世拉起人馬建立起今天的大周朝。像大多數男人一樣,當擁有了權利,當日的糟糠之妻雖貴為皇後,但怎敵的過琴棋書畫出身高貴又花容月貌的林貴妃。開國皇帝獨寵貴妃二十餘年,甚至不惜廢嫡廢長,欲立貴妃所出幼子為太子。一場腥風血雨的“午門之變”,開國皇帝,林貴妃及其子厲王皆殉命,皇後所出嫡長子即位,便是太宗皇帝。而史官們記載的“午門之變”是這樣的:奸妃楊氏,惑亂帝王,所出厲王,生性暴虐,鴆殺太祖,為太宗誅。
太宗好武。他十餘歲便隨太宗皇帝征伐天下,軍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這也是“午門之變”能迅速奪位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位四十餘年,南征北戰,使大周朝周邊小國無不俯首稱臣。
之後便是當今天子,文宣皇帝。他是太宗皇帝的第九子,又是嫡幼子。大皇子與四皇子皆為嫡出,但都不滿三十而亡。也許是開國皇帝的曾欲廢嫡,使得太宗皇帝對立嫡尤為執著。文宣帝作為立嫡的受益者,自然要維護正統,早早立了皇後所出的楚玄風為太子,太子出生,而皇後卻產後血崩而亡。太子由皇帝親自教養,文德武功無不出色,朝堂上讚譽聲一片。十四歲納側妃沈氏和楊氏,次年沈氏生長女楚雅,楊氏生長子楚青平。十六歲迎娶世家女崔氏為太子妃,兩人婚後琴瑟和鳴。卻不料十七歲暴斃而亡,諡號“端仁”。喪禮上,太子妃暈倒,被診出三個月的身孕,五個月後,產下雙胎男嬰,被視為不吉,遷往太廟祈福。
這山神廟就在太廟的後山上,自從三年前母親病逝,自己和妹妹被守陵的奴才們磋磨的太狠,啞奴才帶著兄妹兩在這破敗的山神廟棲身。母親說過,不能讓別人知道青鸞是女孩,隻有被皇族拋棄厭惡,你們兄妹才有一線生機,若是龍鳳呈祥,太子嫡出,你們就擋了別人的路了。
他年紀雖小,卻聰慧異常,記事也早,母親說過的話他都牢牢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