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嫌富愛貧(1 / 2)

富裕人群在網上網下的態度幾乎截然相反,現實生活中他們刻意低調和遠離普通人群,隻喜歡和富人接觸,幾乎算是活在“套子”裏的人;網絡上他們開始喜歡與普通大眾為伍,甚至越來越“嫌富愛貧”。

萬眾期待,馬雲終於開了微博。粉絲一天就突破了10萬,忙壞了“跑馬”的記者還占了很多報紙的版麵。馬雲沒有用他在阿裏巴巴的身份,標簽貼的是“大自然保護協會”,其實他一個月時間隻發了13條微博,其中還提到了8種動物,還有長江、黃河、樹、水……這倒是十分符合環保主題。

微博成為馬雲粉絲的瞭望窗口,即便隻有13條微博,關注馬雲的粉絲卻能通過微博發現若幹八卦。比如也許喬布斯可以請馬雲做iPad的推廣大使,因為13條微博,馬雲有11條是用iPad發的,有些還是他淩晨兩三點在iPad上發出來的。

作為中國當下知名的企業家富翁,馬雲很火,粉絲們因為網絡終於獲得了和他直接交流的可能。

想想以前你如何能聯絡到馬雲或者是紮克伯格?當然你也可以把另外的富人作為垂釣對象!

最容易釣到富人的機會是什麼?“要麼接觸他的身體,要麼接觸他的靈魂”,這個有些老套的說法在社交網絡活躍的今天有了更簡單更準確的答案——上網去,這裏機會更大。從微博或者推特開始,無論你在哪裏,隻要能上網就有聯絡到他們的可能。

你肯定注意到了身邊的這個現象,機場、劇場、球場,幾乎一切“場”都會有一個VIP通道,現實如同《了不起的蓋茨比》描述的富翁們更喜歡和其他富翁打交道那樣。普通人站在擁擠的露台上看比賽,富裕人群則在稀少的包間裏評頭論足,更大牌的富裕人群還總有保鏢陪伴,如果你不在他們的圈層裏,要接觸他們你得經過秘書、顧問等繁瑣的預約,最終能不能接觸,可能還得看運氣。通過6個人就能找到任何一個人的理論放在接觸富翁上幾乎就是個理論,實踐起來的成功率大打折扣。

現在,網絡上的富人比日常接觸表現得更為活躍,那些把自己隔絕起來的富人越來越多地投身網絡,而且樂於和普通人接觸。這樣的現象其實不僅在中國流行開來,幾乎全球富裕人群都如此。2011年6月中旬的時候,《華爾街日報》為此寫了一篇文章,它的開頭是:“我們都知道,富人喜歡上網買食品、瀏覽資訊、看色情內容,而實際上,他們也大量使用社交媒體工具。”

支持這篇文章的數據來自富達投資,他們的一項對富人的調查顯示,85%的被調查者使用短信、智能手機應用軟件和社交媒體。尤其值得玩味的是,編輯為這篇文章配發了富翁瑞德·霍夫曼的照片。他投資過包括Facebook在內的數十家互聯網公司。

當下中國最火的社交媒體是微博,就像“出現在有錢人的生活裏”和“出現在有錢人出現的地方”是兩碼事一樣,喜歡上網發微博並不等於喜歡和普通大眾接觸。

不過你隻要隨便統計出現在福布斯或者胡潤富豪榜上開有微博的富豪,你會發現,他們的關注對象並非都是大富豪。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樂於和他們的粉絲溝通交流,其中超過99%的粉絲其實是普通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