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陸續囑咐了袁大拐和呂琪倆人,因為他也覺得時間差不多了,畢竟他自己也不是快遞專業,這半個多月來主要還是教會倆人管理學,還有一些日常快遞物業開展和營運的注意事項。
畢竟夏元上一世,因為腿腳不方便,極少出門。他每天都是通過線上采購及消費,所以也是十足的快遞深度體驗用戶。
啥好啥不好,他都感同身受過,所以他來運營快遞,更多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至於快遞公司的運營,可以慢慢來。
這個時代目前私營的快遞公司就他們一家,他們已經走在了很多人麵前,完全有時間通過日常經營不斷的進步和積累經驗。
“好的,明白,我們一定盡快適應工作。”
袁大拐和呂琪興奮的異口同聲回答到。
為了鞏固倆人對於市場化經營的管理理念,還有對快遞業務開展的核心運營思維。夏元接下來幾天又重新給倆人複盤了思路,然後做了未來半年的工作計劃安排。
“來,這裏就是快遞總部了。這裏現在有員工35人,除了更陽縣自己的派送員20人外,其餘的都是咱們的電話接線員和電報的發報員,還有財務以及車隊主管,還有各站點的協調人員。”
這天,夏元帶著袁大拐和呂琪來到更陽縣火車站旁的小洋樓。
小洋樓屬於已經有些年頭的老樓,占地麵積也就兩三百平,總共兩層。仨人一進去,就可以看到一層都是整齊的貨架,上麵還堆滿了各種包裹和信件。
貨架很多層,分成很多格子。每個格子上都標注更陽縣各街道或鄉村的名稱,貨架中間則是方形的大桌。
一袋袋的麻袋裏有人將裏邊的包裹倒出放到桌子上,幾張桌上的男男女女則是仔細分揀著包裹,看好名字後放進相應地區名稱的格子裏。
然後不時的有騎著印有神通快遞字眼的二八大杠的派件員,陸續到各個格子裏取出自己對應負責區域的包裹,放進從自行車上拿下的麻袋中,裝滿兩大袋後繼續騎車離開。
“這裏是一層分揀中心,你們看到的這些快遞都是從隔壁華夏必達的收發點取過來的。然後分揀員要分好各個派送區域,由我們的派件員認領自己的區域包裹進行派送。”
“因為每個區域的距離不同,所以派送員的效率也不盡相同。但工錢方麵,近的派送費會比遠的派送費低些,同樣寄件人那邊的包裹,離咱們派送點近的,收費會低,遠的收費會高。”
夏元對著倆人介紹一樓的分揀區域,雖然效率有些低。但是總體來說,已經有上一世現代化的快遞雛形。
夏元是一個明理的人,在派送包裹和信件距離這個事上。受限於這個時代交通靠的是人力蹬自行車,所以就設置了派送費階梯,出力的多,派送單價會高些,對每一個派送員都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