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夏元知道肯定不止1個萬元戶那麼簡單,而是足以讓他在中年之前衣食無憂。畢竟沐浴著好政策的春風,加上自己學成歸來的專業操家本領,夏元擁有十足的信心能發展得更好。
可夏元低估了人心中的黑暗,都說無論是親人還是兄弟,可以陪你一起窮一起打天下,但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再好的兄弟朋友,都有可能因為利益妒忌你,甚至禍害你。
正因為夏元家占據天時地利人和,難免遭受來自家族內其他人的紅眼,家族工會長老甚至不止一次找了夏元父親談把家族內其他礦地換夏元家原來的地塊,美名其約,更大的利潤下放到家族每家每戶,而且夏元家的東西自然也屬於夏家族的,讓其不要計較那麼多。
夏元父親也不是傻子,知道這事是惹人眼紅了,有人想借家族工會霸占自己的家產,現在是煤礦可以自由交易了,大家都覺得有錢賺想要這塊祖地。可是在改革開放前,就是因為自家這塊煤礦地種不出莊稼,夏元父親不止找家族工會商量一次半次。
那時說自家幾口人,上有老,下有小,甚至跪地請求家族工會看在祖宗同源的份上換一塊可以種莊稼的地來養家糊口,但家族工會一直以各種理由不同意,並還嘲諷夏元父親沒有能力,養不活那麼多人就不要生,更甚者讓夏元父親將夏元兄妹送給別人養,認別人做父。
好在夏元父親不甘坐以待斃,自己無意間發現了煤礦可以跟外地人換物的價值,自此之後,自己外出他鄉,用自己挖出來的煤換取賴以生存的物資,也通過勤懇勞作,讓家裏人沒有餓過肚子,還把夏元養上大學,並學習了專業技能。
這時候家族工會在夏元家占據資源豐富的祖地動起歪腦子,夏元父親是萬萬不可能答應的,因為他還得考慮以後兩個孩子的未來和出路,畢竟那個年代能有吃飯的靠山是多麼的重要。
自此也跟家族工會鬧得不愉快,並且還被家族工會裏其他夏家人孤立起來,甚至在生意上多少有做些手腳,而夏元父親為了息事寧人,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不與他人起紛爭,想著隻要家人幸福平安就好,不求能賺多少錢,而越是這種心態,越能比別人賺錢。
最後也擔心別人的妒忌心強,隻要賺到錢,除了留一部分用於家庭開支和生意周轉外,其餘的暫存家族工會,由家族工會幫忙打理,並定期支付家族工會所謂的“管理費”,還經常參與家族工會各類的募捐用於修繕家鄉設施或其他活動等,都是夏元家出的大頭。
但這一切,並沒有改變夏元家依舊不受家族其他人歡迎的狀態,甚至夏元的妹妹上學還被人批上資本家的旗號,喊著已經過時的批鬥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