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相當的十分的好看,這是一本精彩的書,如果您有什麼觀點,留個評論吧**
感謝六七年前的一次偶遇,我與孫老師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喜歡孫老師,清澈、明亮;喜歡這位姐姐,博學、熱腸。無論生活瑣碎還是育兒之擾,一經孫老師的開解,總有撥雲見日之感。盼這本書幾年了,曾經的小故事今天終於都栩栩如生地記錄在冊,讓天下人都能得見,甚感欣喜。那種發自內心的真誠,那種植根於對人性、東西方曆史、宗教、社會、經濟、人文等綜合背景的深厚的理解,讓她的剖析更立體而深刻。這也正是她區別於其他專業教育人士的獨特之處。沾了早識得姐姐幾年的光,將自己先睹為快的小感小思拋磚引玉開來,願幫得天下和我一般的父母抑或自我提升的朋友們,在孩子和我們自己成長的道路上,多一份淡定和快樂,綿延至遠。T米T花T在T線T書T庫Th
最近,常常思考什麼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千萬人有千萬人的訴求:金榜高中,錢財名利,身體健康……在我,一個普普通通的Lady,隻想一份平和、快樂的心境和安穩的生活就足矣了。世事變幻無常,可是否有一種取巧,能以不變應萬變,讓我們自己和孩子們的成長無畏於外在環境,甚至還能與環境和諧共舞呢?尋尋覓覓中,貌似這種幸福是可以找到的,也是可以培養和種植的,從孫老師的書中,你將慢慢體悟到,在愛的溫暖裏,以人格為基石,以素質教育為支撐的人是可以很自然地擁有一份平和的幸福的。
生長在素以謙遜禮讓為美德的中國,耳濡目染東方文化,禮讓師長的金科玉律深入骨髓。但不得不承認,現實中難免會出現讓我們猶疑之處:尊師重教是一定的,但老師的言行難道就真的都是家長們所期待的全為孩子著想嗎?孩子與夥伴們玩耍,如果總是處於強勢或
弱勢,家長或老師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介入,但大人的幹預該從何處立足和著手呢?反觀我們自己,盡管信奉尊重師長的金科玉律,但是否也曾受惑於現實的迷離和無奈呢?坦白地講,當看到外在的人或事並非我們所想象時,當內心與現實發生衝突時……我們快樂嗎?我們的內心真的接受了嗎?當在書中看到不隻一個相似情景的小故事時,那種糾結慢慢鬆動了。書中小孩子們輪流騎自行車的故事,麵對老師要為孩子調整班級時,家長有力地支持孩子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處理問題的角度和方式。盡管千百個人會有千百種應對的方法,但至少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種不同的角度,基於人性的角度。在這些小故事裏,你會了解到有些事情不是孩子抑或我們的自私,我們需要接納這種人性中自身的天性,基於愛和對人性的尊重,再去反觀自身、反觀周遭和孩子,我們才會知道如何去應對和平靜自己的內心。這甚至於是一場內在的重構,即重新省視內心,構建基於人性的內在價值體係,從而才會有合適的應對和內心真正的釋然,而這,不正是身心健康的必要因素嗎?
讀此書最大的感觸和欣慰是“隨遇而安”。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不必再生搬硬套任何書中的情景和事物,明白教育是隨時隨地,隻要順著日常生活情景走就好。這正中了我這種懶媽媽之意,也暗暗竊喜“萬變不離其宗”。在內心種下一根“定海神針”,明確理念,就等著無往而不利吧(盡管這並非想象那麼簡單、容易)。看看孩子買QQ糖的故事,母女在公園裏輪流陪伴對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故事,還有那則孩子小時候扮演白雪公主的小故事:小孩子從最初對參加演出、扮演角色的向往,到最後沒有扮演成白雪公主的原因和內心真正的釋然……經細心媽媽的環環拆解,給孩子種下了多少本、末、主、次、(老師、家長)妥帖、合適處理事務的理念和判斷呀。帶孩子變得如此的生動而有趣,育兒本身竟也成了督促和發現我們自身成長的過程,和孩子一起長大是多麼自然和快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