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飛出金鳳凰
引子
無論是男兒身還是女兒身,如果你不敢想不敢做你就永遠不可能成功。
商界奇女、文學奇才梁鳳儀可謂無人不知,她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同時又是名噪一時的作家。她的成功和她父母親的教育是無法分開的。我們看看梁卓夫婦是如何培養梁鳳儀的。
急切地望女成鳳,自己又是一個不通多少文墨的世俗商家,怎樣讓女兒翩翩起飛呢的?
一、“敢”字能當頭
梁鳳儀的父親梁卓本人並未出生於財經世家。他與妻子是廣東省新會縣人,父母都是頭頂黃土背朝天的地道農民,雖然終年勞作,每年家裏總會過上一段半饑不飽的日子,早年的梁卓對窮困和貧弱因而有著切膚之痛般的深刻體會。
三四十年代,國內戰亂頻繁,廣東尤其深受軍閥爭戰的影響,革命與反革命鬥爭不息,作為農民,像其他人一樣,梁卓無奈拋家別舍,攜帶妻子一路顛簸來到了舉目無親的香港。
香港當時在英政府的統治下還是混亂不堪,一個外地人要想在此開辟一番天地談何容易。
梁卓沒有因嚴酷的現實遭遇而屈服,他摸爬滾打,艱辛備嚐,多年奮鬥,鑄就了他敢想、敢說、敢做的堅毅性格。終於梁卓在香港已經牢牢紮下了根,事業上開始春風得意。他在銀行任職而且持有金銀貿易場和證券交易所的牌照,另行經營黃金和股票的買賣。
每每回想自己那一段艱難的歲月,梁卓不禁唏噓不已,感慨萬分,他總結自己成功的奧秘,覺得自己不靠天也不靠地,靠的是他在艱難困苦中所磨煉而成的百折不撓的意誌和敢想、敢說、敢做的堅強性格。
敢想就意味著思維活躍,能想人之所未想,一個主意、一個奇思妙想本身就可能蘊藏著不可估量的價值,異想天開其實根本不能作為嘲諷揶喻之詞,沒有意誌,何能天開?
敢說就是要發人之所未發,唯唯諾諾,人雲亦雲是懦弱缺乏創見的表現,緘口不言則令人無法交流,也難以表現自己的膽識與魄力。
敢做自然就是做人之所未做。從商就是這樣,老是跟著別人做則難以獲利,獨辟蹊徑則往往能夠先發製人。一個人連做自己認為正當而應該的事情的膽量與勇氣都沒有,何能奢談事業的成功?俗話說得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世界最勇敢的人,因為他當時是冒著死的危險在鬥膽一嚐呀。
梁卓感念自己的性格,在教育自己的愛女時,他也立意要培養女兒這樣的性格。
梁卓在外雷厲風行,在家裏,他像所有慈父一樣,對女兒疼愛有加,對妻子也關懷體貼,一家人和睦團結,家庭裏始終洋溢著平等自由的家庭氣氛。
“爸爸,再玩一會兒”,每次梁卓帶著女兒去商場,買了他想買的的東西往回走的時候,梁鳳儀總是這樣懇求父親。她並不是一個貪玩的孩子,她被商場中千奇百怪的玩具吸引住了,眼睛流露出渴盼豔羨的神情,有時她會傻呆呆在玩具櫃台前足足站上十來分鍾。
梁卓裝作有所不知,女兒越是不說,他也就不主動給她買。她自己想要東西,連向父親說的勇氣都沒有,我為什麼給她買。
鳳儀流連駐足,想說又怕父親斷然拒絕。梁卓牽著女兒的手往回走,鳳儀極不情願跟著走,小腦袋還是定定望著那牽人心魂的玩具。
終於憋不住了,鳳儀怯生生地發出細若蚊子叫的聲音“爸爸,我……我想買一樣……東……東西”。
“什麼東西,說話期期艾艾,我知道你要什麼東西。”梁卓最聽不慣欲說還休的半截語,他有點惱了。“想買東西,說出來就可以了嘛。”
鳳儀摟著洋娃娃,心裏若有所思,是呀,今後想買玩具,跟爸爸說一聲不就得了,何必悶在心裏呢?
從此,鳳儀與父親逛商場時,總是大膽而不失時機的買玩具,梁卓也非常樂意。每次回家,他讓女兒把玩具放回她自己的房間,鼓勵啟發女兒去跟這些小貓小狗小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