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寄存處:隨用隨取ฅ”(「・ω・)~~~)
——————————————————————
“日升作,日落息,鑿井有水,耕田有米……”
孟家灣,一個由逃荒百姓組建而成的小村落,在人們的勞苦耕作,日息繁衍之下,才有了而今村中百餘戶皆有田種,家有餘糧之景觀。
田野裏的莊稼漢子唱喲著山歌,其盼望來年風調雨又順,保佑“莊稼”能再有個好收成。
村落裏家家互通有無,不分彼此,休戚相關,情同骨肉,漢子耕種,娘子織桑,小兒自是嬉鬧一片,好一處世外桃源。
小村的後山,通常是家中長輩們口中的禁地,山中有野獸與有毒的蟲蛇出沒,若真是遇上了,沒有點野外生存經驗,成人也不敢說百分百能活下來……
成人都如此了,更遑論孩童呢?
隻是孩子心性,哪是大人能約束得了的,家中長輩越是不讓孩子幹的事,就越是抵擋不住孩子們心中的好奇。
欺瞞父母,勾朋喚友進山……
這事兒,還用教嗎?
……
三三兩兩一聚,再推出一個大哥帶頭,父母這關一過,不就是他們的天下了嗎?
隻是,瘋玩一天後的孩子們回到家,免不了挨上一頓爹娘的“竹筍炒肉”且還是“混合雙炒”。
時過正午,孟家灣田壩上的一處堆放枯草之地,不知是被哪家熊孩子,在這中間掏出了一個大洞。
裏麵空間之大,足以容納下四五個搗蛋的孩童,任憑在這之中嬉鬧。
此刻,這裏麵正有著幾名年齡都不大的孩童正在密謀著什麼……
這其中,年齡最大的孩子也不過才八九歲,剩餘幾人,都還隻是髫齡兒童,有穿著開襠褲的,留著吊鼻龍……
這些孩子,年紀都還尚幼,還不能夠幫助家裏人做農活,幹重工,大人們也嫌帶在身邊礙手,旋即也就做“放養”形式。
於是,這些熊孩子在家裏吃過午飯,瞞過其父母後,一路的東藏西躲。
成功的,在這個不被村裏大人們所知曉的秘密基地裏彙合。
幾個搗蛋鬼聚在一起,自然不可能會有什麼好事發生,攆雞趕狗、爬樹摘果、下河摸魚、嬉戲躲藏……
隻是,人有計短時,飯菜亦有膩味時;遊戲再好玩,也有盡興時……
是以,眾熊孩子合聚一起討論之下,去往後山探險這一新鮮玩法,便俘獲了這一幫熊孩子多數人的擁護,隻有少部分因家中父母管的嚴,怯弱之下不與前去。
一圈統計下來,不慫家中父母,敢一起去後山探險的孩童僅有五人。
……
後山入口,一行五人在此次帶頭大哥——孟源的引領下,避過村中大人們的視線,浩浩蕩蕩的殺了進去。
雜草叢生的密林中,孟源等一行人,人均持著一根“打蛇棍”,一路敲敲打打。
遇到有雜草等見不著路的地方,都是要先打上兩下後,這才落步行走。
後山對於眾人來說,並不是很陌生,每逢春秋,蘑菇、竹筍等野生瓜果生長的季節,村裏的孩童或多或少,都會被自家長輩帶進後山幾次,幫著家裏人采花摘果,美其名曰:“傳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