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萬萬沒想到,就在他削了張家寶的官的第五天、按察使馮祥章來趙州府視察。
還特意詢問了新科狀元張家寶的情況,馮大人袁正是知道的、那是有名的鐵麵無私。
當然、在馮大人麵前,袁正是不能說張家寶已經被他罷官了的事 ,這要查起來,他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所以在馮大人將要去寧晉縣衙時、袁正派人趕快讓張家寶官複原職了。
這樣馮大人到了寧晉縣,由他陪同、張家寶又膽敢在馮大人麵前告自己的狀。
馮大人到寧晉縣衙時、張家寶已經在外恭迎了,袁正陪同走在馮大人身後。
張家寶躬身含腰、說道:“下官張家寶拜見馮大人、袁大人。”
“馮大人腳步停了一下、說道:”你就是咱們今年的新科狀元張家寶?”
“正是下官。”張家寶答道。
聽說你才學八鬥、還有這過目不忘的功夫、這真是讓我們佩服不已呀,我們是老了。
“大人過獎了。”
袁正恭恭敬敬、謹小慎微、生怕哪不對觸犯了馮大人,可馮大人還和這張家寶尋起了家常,他就十分的氣憤。
這馮大人和這張家寶有什麼關係、袁正可是調過了張家寶的身世家庭經曆。
見不上他有什麼撐腰的大樹、不然他也不會在這幾個月間就 下手了。
袁正看了一眼張家寶,眼光像一把殺人見血的刀子、既有那種拍扁了的快意,又有落刀而下的凶狠。
此刻、他恨他、那種恨就是要置之於他死地的恨。
這就是冤家路窄吧,如果冤家不見麵、那人的那種恨意也就會稀釋了。
而人生的際遇不是和這個人就是和那個人,總有幾個你需要擦肩、總有幾個你又有故事。
馮大人的到來,完全的給張家寶解了圍 。
張家寶害怕馮大人走後袁正再借著獄中車夫的死而再卸了他的官帽,他腦袋靈機一動,
“馮大人、近日寧晉出了一件怪案,三個拐賣兒童的罪犯無故死在大牢。”
“這事發比較蹊蹺,下官正著力去查此案,案發在衙門裏,這事袁大人也知道。”
此三人乃是縣北山有一龍降寺的人,而此寺又是宮裏人所建,此案還請大人上一奏折,可由下官專查此案。”
“大人、那寺是尤降寺。”袁正強調了一下。
明明是龍降寺他袁正說成了尤降寺,看來這袁正和這龍降寺的人關係也不簡單。
他看了一眼袁正,正和袁正的目光對在了一起,兩人眼光中又交殺了一回。
馮大人說:“家寶,這案子你就大膽的辦。”
“是,大人。”
這給袁正氣得,就差上前手撕了張家寶。
送走了馮大人、袁正好一段時間沒有找張家寶的麻煩。
但張家寶知道,袁正終此是不能善罷甘休的,這梁子就算結下來了。
縱觀曆史、奸佞之臣殘害忠良不死都不罷休。
無冤無仇就因你擋了他的路、那你就必須得死。
所以宦海浮沉,張家寶雖然堅信要做個好官,但他也不會像古人那樣呆板、忠臣孝子之義、他不忘。
可如果奸佞之臣真是與其宣戰、那他定是絕不委曲求全。
反抗當然是他的第一選擇、和壞人長期鬥下去,到最後那或許也變成了壞人、這是古人的說法,但放下屠刀立即成佛,就是古人征戰殺場最後的心裏的解脫吧。
他們是屍橫遍野的見證者、揮刀揚劍、生命在那裏就如蒿草,他們殺了人你能說他們壞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