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欲以口舌如簧之工,述一曲世間百態也。於市井之中,有八技傍身之藝,名曰“小八藝”。此技芸芸眾生以勞力,去時勤勉,歸來亦然。朝堂上有四般絕技,稱為“四絕”。然而,黎民百姓受其生死劫難。江湖之下,技藝雖不精湛,卻有下三濫之嫌。同流合汙,人人皆染指其間。

於市井之八技,亦稱“小八藝”,其名曰:婚、喪、嫁、娶、藥、道、病、除。此八技,或閑情逸致,或養生之道,民間多有傳習。然,市井之中,眾生以勞力奔波於生活,勤勉度日。以此八技為樂,或為生計所迫,或為興趣所驅,去時與歸來,皆心有所願,技有所用。

朝堂之上有四絕,古人稱之為“文武四絕”,其名曰:奸、懶、饞、滑。此四技,非民間所能及。文武百官以此為能,皇帝以此為寵。然,百姓受其生死劫難。或為權謀所使,或為名利所誘,或為欺上瞞下,或為勾心鬥角,致使百姓生靈塗炭,朝堂之上的四絕,猶如一把雙刃劍,既可護國安民,亦可傷人於無形。

江湖之下有三濫,古人稱之為“下三濫”,其名曰:吹、拍、侃。此三技,江湖人士多有涉獵。於茶館酒肆之間,人人皆能言善道。然,人人皆染指其間。同流合汙,彼此吹捧,皆以此為樂。或為名利所誘,或為權謀所使,或為欺世盜名,或為掩人耳目,致使江湖之人無法自拔。

故而餘言於此,觀世間百態:市井之八技有益於民,而勤勉之人得以養家糊口;朝堂之四絕雖有劫難,卻亦可護國安民;江湖之下三濫無益於人,卻亦可讓人樂在其中。然而世事無常,一切皆需謹言慎行。切記:世間百態皆有因果報應。言不失道,行不失德,則可安身立命;言失道,行失德者,則必自食惡果。

故而餘欲以口舌如簧之工,警示世人:觀世間百態需明辨是非;言不失道,行不失德,則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夫以此世間百態之道,觀之者皆能從中受益;反之則必受其害。

秦公山。

王家村。

瓜棚~

“小六,你先別起來,讓嫂子躺會兒!”

秦公山腳下瓜棚裏,大白天赤條條的躺著兩個人。

按理說,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讓人發現男的當場打死,女的定會沉豬籠。

可王二柱的媳婦,卻趴在半大小子身上喘息,剛才耕種太過賣力,令秀菊身子還在不住顫抖。

歇息片刻,二十八九歲的秀菊,才羞紅了臉起身,穿衣服的動作令馬曉陸,清楚的看見她臉上還未消退的紅暈,嘴上掛起幽怨之色。

“二柱大哥,不是告訴你和嫂子,孩子都懷上了嘛?還花這錢幹啥?”

蹲在外麵,滋溜滋溜抽著旱煙袋的王二柱,聽到聲音立馬站起身,將懷中抱著的小半袋米放在桌上,憨笑著又掏出五枚銅板,用僅剩的一條手臂,將銅錢放在米袋上。

“小六,我跟你嫂子三十多了還沒個兒子,前天晚上就那麼一次,你就說有了,你嫂子不信…”

馬小陸提著大褲衩急了。

“王二柱你不信俺?米跟錢你快拿走,要是秀菊嫂子懷不上你的種,俺不收錢!”

“小六,我不是那意思…”

馬曉陸不由分說,將兩人推出瓜棚,秀菊拉了拉王二柱,小聲嘀咕兩句。

“走吧二柱,小六這孩子是個好人,他不多收咱們的錢,是怕咱們在村裏,壞了他的名聲…”

王二柱兩口子在瓜棚外麵,再三感謝才珊珊離開。

馬曉陸靠吃百家飯長大,八歲那年,秦公山來了一位赤腳郎中,小六這孩子從小就機靈,被郎中相中收為徒弟。

這孩子再次回到秦公山,竟然背著一條百餘斤的大魚上岸…

村上的地主秦家買去,不但大子兒一個沒給,還把他扣在家裏做起了長工。

不過明眼人都看出蹊蹺,秦公的六個姨太太這兩三年,就跟老母雞下蛋一樣,嘀哩咕嚕的接連生下,好幾個帶把的。

秦公都六十多了,六個姨太太最大的也才三十五六,要說是他自己生的鬼都不信,可怪就怪在生下來的孩子個個都像他。

三年的長工下來,馬曉陸終於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秦家本想將他留在家裏,奉座上賓以表歉意,可執拗的小六本著,藥醫有緣人,不醫該死鬼,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