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入伍期限越來越近,陳平安和村裏入伍的壯年一起踏上了前往縣城的路。
隊伍裏都是陳平安的熟人,楊軒、楊輝都赫然在列。
楊輝並不是家中的獨子,但卻是村長家唯一一個年滿十六歲的兒子,在村長無法參軍的情況下,隻能由楊輝來承擔家中參軍的名額。
楊家村一行人攜帶著各自準備的幹糧,衣物和裝備,向著武安縣走去,一路上還有很多其他村的青壯年結伴走在官道上。
同行的隊伍越來越大,從一開始的二十幾人到最後有幾百人之多,而這還隻是這個方向的一小部分人而已,四麵八方還有數不清的人在向武安縣彙聚。
幾個時辰後,陳平安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武安縣城門口,這還是陳平安第一次來到縣城,武安縣高大厚實的城牆,林立的箭塔,斑駁的血跡,無一不在證明這是一座堅城,是一座軍事重地。
不過隨著隋國百年來不斷的擴張,武安縣已經身處在隋國腹地,已有五十餘年未曾經曆過戰爭的洗禮了。
陳平安等人並不是第一批到達武安縣的人,隻見城門口的空地上早已排了好幾條長長的隊伍,在隊伍的最前方擺放著幾張桌椅,有幾個身著官服的人正在為排隊的人錄入身份。
而每當有一百人錄完身份,就會有一個官兵模樣的人上前將百人隊帶離。
身份的錄入並不快,這些百姓基本都是大字不識,且很多人的名字都是一樣的,對身份的錄入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礙。
隨著太陽漸漸西斜,隊伍也終於排到了楊家村這裏,楊輝作為村裏最有文化的人被眾人推舉排在了第一位,幫村裏的人探探路。
姓名,錄入身份的官員頭也不抬的問道
楊輝
哪個村的
楊家村的
戶主
楊長
行了,下一個。
就這樣,楊家村的人一個個錄入了自己的身份。
然後被一個官兵連帶其他村的人一起帶離了城門。
陳平安等人在官兵的帶領下向著一處軍營走去,在武安縣外,一個個營帳連成一片,這些營帳都是為這批預備兵們準備的,他們將在這裏進行為期一月的新兵訓練。
來到營地前,領頭的官兵對著眾人說道:“聽好了,我叫陳壽,是你們以後的教官,也是你們以後的百夫長。”
“以後會由我來負責教你們在軍營裏的規矩,戰時的隊列、格鬥技巧等,你們給我好好學。”
“我不希望以後你們中間出現一些破壞了軍營規矩的人,來丟我的臉。”
“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我會根據你們訓練時的表現提拔十個人為十夫長,這是你們以後能獲取官職最容易的一次機會,我希望你們好好把握。”
“現在我帶你們去你們的營帳,十人為一組,分一個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