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西風夜來香,往事相思空回憶’’……在這個充滿國風傳統的月份,一年之中最後的一個月,也是新的一年開始的最後一個月。本應是充滿著喜悅、充滿著歡樂、充滿著希望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著準備著年貨,推磨做豆腐、宰年雞,宰年豬,蒸饃醃肉,趕大集買新衣,家人團聚,喜慶安詳的日子~
男子懷裏抱著剛滿二歲的大兒子卻滿臉愁容,凝望著院子裏大門上的計劃生育標語‘‘執行新法令,推廣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眼中盡是充滿著無限的無奈。看著村莊裏小屋燈光點點,屋上升起的炊煙,飄雜著肉香,男子緩緩關好門窗,收拾好生活用品,鎖好大門,抱著大兒子,決然向大哥家裏走去。在把孩子交給大哥看護後,拿著向幾個兄弟家借的零鈔,借著大哥家的鳳凰牌二八大杠自行車向鄰村衛生院奔去~
產科病房內,男子跟女子輕聲細語道,孩兒他媽,大兒子已托付給大哥家暫時照顧,我向大哥和幾個兄弟家已經把生老二住院的費用湊夠了,現在離預產期隻有一周時間了,你安心在這裏住院生孩子,把身體養好,想吃點什麼,想喝點什麼跟我說,我去準備;不要想太多,不要有太多顧慮,也不要太過擔憂,至於計劃生育政策先把老二生了後,看情況再作打算,生下後計生辦那邊有什麼事情我來擔著。女子眼中帶淚輕歎,孩兒他爸,現在計劃生育政策剛落地,孩子生下來後,計生辦那裏肯定會得到消息,家裏條件現在這麼困難,往後日子怎麼辦呐。男子毅然道,船到橋頭自然直,家裏有田地,有菜園,種地有糧,菜園有菜,有手有腳的,咱生的起就養得活;在鄰村住院生育,計生辦那裏走一步看一步吧~現在也隻能這樣~
臘月初三的淩晨4點56分顯得格外清冷,男子在產房門前焦急的等待著,產房內傳來嬰兒啼哭的聲音,隨後護士將孩子抱出來說道,順產母子平安,孩子血型為O型萬能型;男子滿眼盡是疼愛,但又透露出一絲黯然,看著濃眉大眼,雙眼皮,肉嘟嘟的臉蛋,肉乎乎的小胳膊小腿,水汪汪的眼睛裏含著淚水,張著嘴巴哇哇的嚎著,仿佛在哭訴著對降臨到這個窮困的家庭發泄著不滿一樣。一周以後,後半夜,男子踩著自行車載著女子抱著孩子悄悄的回到了家裏~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年貨還沒來得及置辦,計生辦帶著村幹部找上門來,宣講著國家現行計生法令,計生政策,一對夫妻隻能生育一個子女;現在超生需按政策進行處罰,罰款2000元;在這個冰棍幾分錢的年代,這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的罰款;本就一貧如洗的家裏,兄弟姐妹也並不富裕,平日的資助還沒有償還,眼看罰款繳納時間漸近,計生辦上門催繳。夫妻二人商量了一夜;1、拒交? 2、拘留坐牢? 3、借錢交納? 4、搬離?5、孩子送人等;夫妻二人整夜難以入眠~
隔天天空飄著雨夾雪,天氣陰冷。夫妻二人帶著孩子圍坐在火盆前烤著紅薯充饑,正在一愁莫展之時,大門處傳來陣陣敲門聲音,本以為是計生辦人員上門催繳罰款,一直沒敢應聲,隻到聽見門外傳來討要齋飯的聲音,二人才長舒一口氣,男子緩緩起身向大門走去。透過門縫隻見一人身穿金黃色袍子,戴著類似雞冠的帽子,一隻胳膊穿著袖子,一隻胳膊露在外麵,腳上踩著一雙破草鞋,皮膚黝黑,身材健壯,臉上還有淡淡的高原紅,雙手合十,既不像和尚,也不像道士,隻為想要討要一碗齋飯。男子本是善良之人,上下打量著來人,見來人麵善,眼神慈祥,渾身散發著一股難以言語卻能讓人肅然起敬的氣息,於是打開門來,接迎至堂廳就坐。女子看向男子略顯尷尬講道,馬上快到除夕了,家裏年貨還沒有來得及備好,隻能委屈大師先簡單的對付一下,說完便將孩子交給男子去廚房開始忙碌起來;不一會女子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麵糊,從火盆裏掏出一個紅薯遞給大師;大師不緊不慢的吃著,一邊打量著房間內的陳設;夫妻二人也跟大師開始閑聊起家常來;得知大師是來自西藏的高僧,徒步雲遊,隻為曆練心性,體驗人生百態,順便渡化尋找有緣之人繼承衣缽;二人便將小兒子的生辰八字報給大師,才突然間發現從醫院回來至今二人一直憂愁著超生罰款的事情,小兒子至今還未取名。大師口中念著小兒子的生辰,生辰123456,心中大驚,天選之人,一生順風順水,將來成就不可估量,天機不可多泄,取名天賜,全名王天賜;二人又將大兒子生辰八字報給大師,7月8號9點10分;隻見大師心中一顫,789,10;七上八下,十全十美,大器晚成,二子兄弟齊心,心若向善,將來必定大富大貴,成就不可估量,大兒子取名天佑,全名王天佑;夫妻二人喜出望外;雖半信半疑,但還是對大師更多了一份感激之情;大師也是內心波動,久久難以釋懷,礙於天機不可泄露,命數不可過多幹預,便決定將達賴喇嘛金印贈與二子,以結善緣;隻見大師從懷中掏出一塊四方外表黑色,略顯金黃的印章,二串佛珠手串,交於夫妻二人;並叮囑好好保管,佛珠二子成年後各持一串,若二子成年後同時遇到無法解決的致命困難之時,可持金印和佛珠手串,去西藏布達拉宮尋求幫助。夫妻二人喜極而泣,心中已然生出一個想法,哪怕是砸鍋賣鐵,賣田賣地,也要湊夠繳納天賜超生罰款的錢,前提是村長和計生辦要把天佑名字改過來,並把天賜戶口安排好;夫妻二人商量著,祖上祖下也是清貧,以種田種地為生,對於外麵的世界了解的也比較少,家裏麵也沒有有見識的長輩可以指引,不想以後二子延續現在的生活,看著外麵雨雪越來越大,夫妻商量邀請大師留宿一起過個年,順便可以向大師多了解一下外麵的生活,外麵的世界;大師也欣然同意;白天夫妻二人用僅剩不多的鈔票采購了必備的物資,上山挖了些野菜,打了些野雞,野兔之類的,忙碌著備著年貨;晚上就抱著孩子跟大師聊著外麵的世界;轉眼挨著年後,大師將要離去,夫妻二人眼界也煥然一新,也重新開始盤算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