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骨質疏鬆綜合征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繼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性增高的係統性骨骼疾病。臨床以腰背疼痛、身長縮短、駝背,甚至骨折為主要表現。
本病屬中醫“痿證”範疇。
(臨床表現)
1.腰背痛初期由安靜狀態開始,活動時出現腰背疼痛,此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在久坐、久站等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時加劇;在日常生活中絆倒、開窗等情況下可誘發和加劇;胸椎、腰椎出現新鮮壓縮性骨折時,腰背部疼痛劇烈,被動側臥位,同時有相應部位脊椎棘突的強叩擊痛。
2.畸形椎體壓縮可使胸椎後突、肋弓和髂脊之間的距離縮短,使脊柱前傾,形成駝背,表現為不能平臥,脊柱縮短。
3.呼吸係統症狀主要表現為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肺氣腫征。
線檢查主要表現為皮質變薄,骨小梁減少變細,以脊椎和骨盆較為明顯,特別是胸腰段負重節段。早期見骨密度減低,透明度加大,水平方向的骨小梁吸收變細、少、分支消失,沿應力線保存的稀疏骨小梁呈垂直的柵欄狀排列。至後期縱行骨小梁也被吸收,抗壓能力明顯減退。骨鬆質較密質骨更易脫鈣,故椎體受椎間盤壓迫而成雙麵凹陷,也可見脊椎壓縮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的病理骨折。
(鑒別診斷)
1.骨軟化症為骨有機基質增多,但礦物化發生障礙。臨床上常有胃腸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腎病病史。早期骨骼X線常不易與骨質疏鬆區別。但如出現假骨折線(Looser帶)或骨骼變形,則多屬骨軟化症。生化改變較骨質疏鬆明顯。常有血鈣、血磷低下,血堿性磷酸酶增高,尿鈣、磷減少。
2.骨髓瘤典型患者的骨骼X線表現為邊緣清晰的脫鈣,須與骨質疏鬆區別。患者血堿性磷酸酶正常,血鈣、血磷變化不定,但常有血漿球蛋白(IgM)增高及尿中出現凝溶蛋白。
3.遺傳性成骨不全症可能由於成骨細胞產生的骨基質較少,結果狀如骨質疏鬆。血及尿中鈣、磷及堿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耳聾等。
(病因病機)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精的盛衰決定骨的生長、發育、強勁、衰弱的過程,腎精充足,則骨髓化生有源,骨骼得以滋養而強健有力。若患者年邁,天癸已竭,或因他病日久,房勞過度,稟賦不足,腎精虧虛無以養骨,骨枯髓減,經脈失榮,氣血失和則致腰脊酸痛乏力。脾為後天之本,主四肢百骸,先天之精有賴於後天脾胃運化水穀精微的不斷充養,否則氣血乏源無以化精生髓,髓枯骨痿,經脈失和而發本病,甚者可致畸形和骨折。
(辨證論治)
1.腎陽虛損證
症狀及表現:腰脊、膝關節冷痛,屈伸不利,形寒肢冷,肢體萎軟,頭目眩暈,精神倦怠,溲頻清長,或小便不利,大便溏瀉。舌淡胖,苔薄,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腎壯陽,強筋健骨。
方藥:右歸丸加減。
右歸丸組成:附子6g,肉桂3g,鹿角9g,熟地黃9g,山茱萸9g,枸杞子6g,山藥9g,菟絲子9g,杜仲9g,當歸9g。
方解:附子、肉桂、鹿角膠培補腎中之元陽,溫裏祛寒,為君藥。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山藥滋陰益腎,養肝補脾,填精補髓,取“陰中求陽”之義,為臣藥。佐以菟絲子、杜仲補肝腎,健腰膝;當歸養血和血,與補腎之品相配,以補養精血。諸藥合用,肝脾腎陰陽兼顧,仍以溫腎陽為主。
2.腎陰虧損證
症狀及表現:腰脊酸痛,纏綿不已,動作遲緩,足萎無力,頭目眩暈,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發脫齒搖,健忘恍惚,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幹顴紅,溲少便幹,形體消瘦。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補腎陰,填精補髓。
方藥:左歸丸加減。
左歸丸組成:熟地黃12g,山藥9g,枸杞子6g,山茱萸9g,川牛膝9g,菟絲子9g,鹿膠9g,龜膠9g。
方解:重用熟地黃功能滋腎益精以填真陰為君,山茱萸養肝滋腎,澀精斂汗,山藥補脾益陰,滋腎固精;鹿角膠偏於補陽,龜膠著重滋陰,兩膠合用,能通任督二脈,益精填髓,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均為臣藥;菟絲子、川牛膝益肝腎、強腰膝、健筋骨,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效。
3.脾虛血少證
症狀及表現:患處疼痛,神疲體倦,四肢乏力,形體羸弱,麵色無華,頭暈目眩,納穀不馨,腹脹便溏。舌淡唇白,脈虛細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調血養血。
方藥:加味四君子湯合四物湯加減。
加味四君子湯組成:黨參12g,白術9g,茯苓9g,甘草5g,黃芪15g,白扁豆9g。
方解:黨參、黃芪大補元氣,白術苦溫燥濕健脾,茯苓甘淡滲濕健脾,白扁豆健脾化濕。
四物湯組成:熟地黃9g,當歸9g,白芍9g,川芎6g。
方解:熟地黃甘溫,味厚而質柔潤,長於滋陰養血為君藥;當歸甘溫,善補血養肝、和血調經為臣藥;白芍酸寒,能斂陰和營為佐藥;川芎辛溫,可活血行氣為使藥。四藥相配,動靜結合,滋而不膩,溫而不燥,補而不滯,剛柔相濟,陰陽調和,營血得生,共奏補血和血之功。
4.氣滯血瘀證
症狀及表現:周身骨節疼痛,日輕夜重,身倦乏力,麵色晦暗。舌淡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沉細而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
身痛逐瘀湯組成:當歸9g,川芎6g,桃仁9g,紅花9g,沒藥6g,五靈脂6g,香附6g,甘草6g,秦艽6g,羌活9g,地龍6g,牛膝9g。
方解: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為君藥;五靈脂、沒藥、香附活血行氣為臣;羌活、秦艽祛風勝濕,地龍、牛膝舒筋通脈,川芎、當歸養血活血,甘草調和共為佐使。全方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祛風除濕的作用。
(臨床經驗及體會)
女子以肝為先天,有氣多血少的特點,故對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在補腎健脾的同時,要注意疏肝養血。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與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病機改變不盡相同,“多虛多瘀”是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特點。因此,除補益肝腎外,應根據體內各髒器的盛衰,調整全身陰陽氣血。繼發性骨質疏鬆表現較複雜,以虛為本,虛實夾雜,內外合邪,在治療上辨證和辨病相結合,重視原發病,兼顧骨質疏鬆的治療,注意在補益時勿助邪,祛邪時勿傷正。
(中成藥)
仙靈骨寶、密骨片、腎虛骨痛膠囊。
(單方驗方)
三補杞膠湯——熟地黃、山藥、枸杞子、鹿角膠各20g,山茱萸15g,水煎取汁,分2次溫服,2個月為1個療程。適用於腎陽虧損者。
(針灸療法)
取穴:脾俞、腎俞、命門、大椎、太溪、誌室、委中、腰陽關、足三裏、內關、中脘、氣海、天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