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茗想了想又說道“自己介紹完漢朝雙璧,我們現在就介紹漢朝的皇帝最傑出的便是千古一帝,我們的豬豬陛下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249][250]漢景帝劉啟與王皇後之子。[135]

劉徹初封膠東王,七歲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業甚多:對內,為加強中央集權,頒行推恩令,又製訂左官律和附益法,嚴禁諸侯王參政;不拘一格錄用人才,提拔有才之士為侍從,以備顧問;裁抑相權,依靠親信、近臣及宦官[255]參與決策,從而形成中外朝製。又設十三州刺史部,加強對郡國的控製;為解決財政困難,改革幣製,禁止郡國鑄錢,推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製度;頒布算緡、告緡令,向商人征收重稅;建立正規的察舉製度,令郡國舉孝廉及秀才、賢良方正等;實行尊崇儒術的文化政策,設五經博士,在京師長安興建太學,又令郡國皆立學官。對外,派衛青、霍去病多次出擊匈奴,迫其遠徙漠北;命張騫出使西域,溝通漢與西域各族聯係;又征服閩越、東甌、南越、衛氏朝鮮,經營西南夷,在其地設置郡縣。[2][244]但他迷信神仙,熱衷封禪和郊祀,巡遊各地,揮霍無度,並多次賣官鬻爵。[256]在位後期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關東流民達二百萬,農民起義頻繁。又重用宦官,[252][253]釀成“巫蠱之禍”,導致太子劉據自殺。[244][245]

征和四年(前89年),劉徹下輪台詔,拒絕桑弘羊募民屯田輪台的建議。兩年後駕崩,傳位幼子劉弗陵。[215]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246][247]劉徹好文學,尤喜辭賦,代表作有《秋風辭》《悼李夫人賦》等。其次便是漢高祖劉邦劉邦(前256年[1]\/前247年[2]-前195年5月29日[432]),字季,沛豐邑中陽裏人(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3-5],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漢朝開國皇帝(前202年2月26日[433]-前195年5月29日[432]在位)而之後便是漢高祖劉邦。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7]。早年到外黃縣跟隨張耳。[389]秦朝建立後,出任沛縣泗水亭長。後因釋放刑徒,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義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占沛縣,自稱沛公,投奔反秦義軍首領項梁,任碭郡長,受封武安侯[8]。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9]。同年五月,重返三秦之地[307],定都櫟陽[308]。他能夠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積極整合反對西楚霸王項羽的力量,最終迫使項羽兵敗自刎,於漢五年(前202年)贏得楚漢之爭,統一天下。隨後,劉邦即位於定陶氾水北岸[10][11],建立西漢。後遷都長安[308]。稱帝之後,劉邦為穩固統治,陸續消滅臧荼、韓王信、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12],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同時建章立製,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兵員歸家,豁免徭役,重農抑商[13],恢複社會經濟,安撫人民,穩定統治[14]。“白登之圍”後,他宣布開放邊境關市,緩和漢匈關係。漢十二年(前195年),劉邦在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製定“白馬之盟”後駕崩,尊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長陵[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