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還是無神論者的世界,隻是我已經不是一個無神論者。
形成我人生分水嶺的是四年前的高考,我沒能考上大學,我父親讓我拜了一個老道士為師。
老道士有內部推薦權,於是我被保薦為龍虎山道學院的學生。
那時我還不知道,學院那一堵低矮的院牆,隔開的居然是世俗和修仙兩個世界,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修仙之路.....
我叫範盛滿,一個帥得平平無奇的小道士,就讀於龍虎山道學院世俗班。
嗯,這是一個教人修仙的四年製本科學校,畢業能拿本科證,還能考研究生。
名義上這裏是個正一派學院,其實學生包括了上清派、靈寶派、淨明道等流派。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師傅和師門,來這裏更多是為了交流和互相學習。
在學院裏還有個特殊的班級,叫做世俗班,學生都是些半路出家的道士和民間法脈的弟子。
學院的授課法師會教授他們道教必學的經典和各種道士必備的技能,以及武學和法術。
他們在學院裏從頭學起,從普通人成長為修仙者,比如說我。
七月,盛夏驕陽,如鳳凰浴火,涅磐重生。
這是畢業的季節。
此時,龍虎山道學院內,世俗班的學生們正在進行畢業考試。
所有學生穿素色道袍,部分人留著發髻,也有些是世俗的發型。
他們端坐在桌前,手拿毛筆在宣紙上奮筆疾書。時而作思考狀,愁眉不展。時而靈光一閃,落筆如有神助,喜不自禁。
教室裏端坐著四位中年道士做監考,目光銳利,不斷巡視著台下的學生。
沒有空調,但老師和學生基本不感覺到炎熱。唯有幾個學生對著宣紙半天憋不出幾個字,急的額頭冒汗。
考試的題目不算難,論“道與人”,字數不少於千字。
不過論文是要現場寫好,寫完旁邊會有個小房間,裏麵有三位大法師當場閱卷、點評和考生進行答辯。
這讓學渣無處遁逃!
好在範盛滿不在學渣行列,一陣奮筆疾書過後,範盛滿終於寫好了自己的試卷,題名《天玄地法》。
扶正了一下頭頂那一撮發髻,範盛滿起身交了試卷,隨後便被領到小房間外。
等監考老師打印好範盛滿的試卷給三位大法師看,範盛滿便被喊進去麵談。
房間裏三位大法師,一位身形精瘦目光抖擻,發髻皆白,身穿紫袍,坐正中間。
另外兩位都穿紅袍,一個也是精瘦身形,兩鬢發白。另一位身形魁梧,看起來很嚴肅的中年模樣。
範盛滿是認得他們的,中間的是天師府長老張恩濤,學院院長。
身形精瘦的紅袍道人是張源謙,身形魁梧的紅袍道人是張源秉,兩人也是天師府長老,偶爾會來教授學生一些課程。
範盛滿恭恭敬敬地行了禮,然後便站在那裏等三人提問。
張恩濤放下手中的論文,抬起頭仔細打量範盛滿。
“範盛滿,你這篇論文以天圓地方為例,將道寓為圓,將人寓為方。”
“圓是道,有日月陰陽,有四季五行。而方是人道,是世俗道德禮法。”
“但方是方,圓是圓。你既要遵循方,又如何能得圓呢?”
範盛滿身姿端正,認真地回道:“人是人,所以自然要受益人道約束。而天圓地方,人道也在道之中。”
“天者,圓為道,玄之。地者,方為法,用之。”
“因此,遵循人道和修煉大道並不違背。”
張恩濤又問道:“可你受限於人道,又如何能窺探真正的大道呢?”
範盛滿回道:“天圓地方也是一種規矩,先有種子落地生根,然後才能長出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