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後記:創意神話引發的思考(1 / 1)

此書寫到這裏,似乎仍感覺意猶未盡,關於分眾、關於江南春似乎還並沒能說透徹。

江南春用創意演繹的傳媒神話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思考,思考著分眾成功的每一個理由,思考著江南春成功的每一個理由,其中許多問題值得讀者共同來思考,這對於分眾、對於我們自己或許都會受益匪淺。

不知諸位“看官”又是如何思考這些問題的:

1.江南春的創意很高明嗎?你能想到嗎?在圈樓、找廣告客戶和資本市場融資的過程中,三方麵都是受氣求人的事,分眾的確是勝利地走過來了,但是你能嗎?

2.創業成功究竟主要靠的是創意、智慧、努力,還是機會?

3.創業激情、創意衝動和持久的執行力孰輕孰重?

4.分眾傳媒最終一統江湖,成為樓宇電視霸主,江南春卻“還看不到巔峰”,那麼江南春的巔峰到底是什麼呢?

5.江南春回憶起永怡廣告公司10年的時候說:“10年的廣告生涯是一種錯誤,但是它是必須要犯的錯誤。”難道成功路上都存在必須要犯的錯誤嗎?

6.生活圈媒體群如果將我們的生活統統包圍的話,你能想象嗎?

7.分眾傳媒廣告雖好但也不便宜,如果選擇分眾傳媒投放廣告,要如何投放才更為劃算、更有效?

8.年輕的江南春是個“節約型的富豪”;對財富對事業對人生,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態度,如果你有了錢會怎樣?

9.江南春說他是個“很片麵的人”;他的確是個成功的人,但你如何看待他的充實和快樂?又如何感受他的疲憊和辛苦?你的幸福觀是什麼?江南春是幸福的嗎?

10.分眾的未來雖然是光明的,但道路將是曲折的。願分眾一路走好,對於江南春,對於分眾你有何建言與良策?

……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或許讀者也有千言萬語想對江南春一吐為快,或許你設身處地為江南春設計了種種未來,那麼此書在提供江南春精彩故事的同時,更是提供了你或未來的江南春們對分眾、對未來、對創業、對成功、對財富高談闊論的平台。

讀者若有何高論,請登錄我或江南春的新浪博客,或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作者

2006年6月於北京

李俊跋 有多少“愛”可以再來

脆弱的信任沒有贏家,倉促的邂逅沒有真愛。越發理性的資本市場不再相信“一見鍾情”式的“one night stand”,投資者要的是那種可以山盟海誓、海枯石爛的恒久“真情”。無疑分眾傳媒就是眾多投資商眼中值得“拍拖”的大眾情人。

思維決定企業行為,創意左右財富流向。一場疾風暴雨般的亞洲金融危機讓韓國的三星看透了同質產品價格競爭的死路,轉而踏上創造市場價值的“藍海戰略”新旅程。永怡10年的千裏走單騎更讓分眾傳媒CEO江南春看破傳統廣告界的“滾滾紅塵”,擺脫舊廣告框架模式的空性思維的同時,果敢地開拓戶外樓宇電視廣告的嶄新領域。

行業的門檻低了,時刻得提防著別人抄家夥搶地盤;門檻高了,自己發展困難,而競爭對手依然不是吃素的。分眾的模式是很容易複製的,液晶電視設備的投入又是巨大的,然而江南春卻創造了資本市場的曆史。

說到曆史,國學大師錢穆則有言:“西洋曆史如一本劇,中國曆史像一首詩。西洋曆史的變動比較顯而在外,使人易見;中國曆史的變動,卻隱而在內,使人不易覺察。”可是,曆史的進程總是在不斷修正我們的判斷。分眾的表現或許並非完美無瑕,並非盡善盡美,但在被稱為樓宇液晶電視廣告“開放次年”的2005年,以分眾和江南春為主角上演的劇目則兼具了劇的跌宕起伏和詩的渾涵一氣。

美國一些投資人經常打探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董事莫比烏斯的商業路線圖,它被當做快速發家致富的一條捷徑。而分眾傳媒則不聲不響地悄悄蒙上了投資商的眼睛,捕獲了投資者的心。

生子當如孫仲謀,賺錢須學江南春。但有多少這樣的愛可以再來?下一個江南春在哪裏?下一個分眾又在哪裏?

(李俊,亞洲資本論壇主席,《新財經》、《中國證券期貨》雜誌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