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子,對著東西,無之前逼仄感。找方叔打個茶案,圍幾個凳子。吃完飯可以在這裏歇腳,剛吃上飽飯,得了吧去幹活就消食了。
描寫大雨過後,水麵上漲,水流急。
聽說水庫,水壩,魚塘魚出來了。
竹篙,漁網。去捕魚。是,去抓魚,給家裏添點菜。水那麼深那麼急,能抓到魚才怪。
找一處水灣,水流稍緩。
五月,前段時間下了很久的雨。水這麼深怎麼抓魚,用罾來捕魚,用杆子架起的漁網。在接近岸邊水較淺的地方設置木排,用一根長杆懸掛漁網,便於進入更深的水域。古代一種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魚網。書上看來的,專業漁人用來捕魚。它用4根小毛竹作為支架,把網的四角紮在支架尖端,撐開後即成為正方形的網;再用一根毛竹作為主幹,主幹的小頭把支架的十字處紮牢,再用一條較粗的繩子,一端固定在主幹的尖端,一端在收網和放網時作牽引用。潮漲時海水通過碶閘“嘩嘩”地流進河裏,河裏的魚紛紛遊到碶閘邊來“聽潮”(爭吃有鹹味的鮮水)這時“埋伏”在內河碶閘口的扳罾就有了用武之地,扳上來的有鯽魚、黑魚、河鰻等。配撩魚用的網兜。小氣,把搭在他肩上的手拍掉。紛紛躍躍欲試,卻不如他多,舍得灑魚食,麩皮、雞肝和鹽。
這回的魚可大!大概是人家塘裏養的。水一漲,魚就出來了。手小攥不住。
上麵的水壩破了,好多魚遊了下來。
炸魚塊(小孩說要吃上次的小魚),酸筍魚。
酸筍味重,揭打開壇子後,滿院子都飄著酸味。口感脆,酸爽。魚的鮮味被微酸的湯底充分激發了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腥味,隻有鮮美酸香。鍋裏麵放上油。預熱過後把魚放入炸至七分熟。撈出瀝幹。
鍋裏重新放上水,煮開後放入酸筍煮沸撈出瀝幹水份。
鍋裏放上油,放入蒜白、辣椒、酸筍,加入適量的水,加入鹽、雞精、醋、生抽。
放入魚,水菱粉勾芡,收汁後即可出鍋。
去賣魚,兩大桶盡數賣了個精光。從懷裏掏了掏,塞給他厚厚一遝按著手印的借據。妹妹很高興,眉開眼笑。
“誰鑽到錢眼裏了?”陸長風見小姑娘樂得見牙不見眼,故意打趣羞著她。陸娉婷也不惱,打開錢匣繼續樂嗬嗬的數銀錢。
陸長風看向程君鈺,暗笑了兩聲,“當初說讓她管錢,人家還萬般推脫不願意。”
眼瞼垂著,神色間卻帶著淡淡的落寞你心情不好,在擔心什麼。都不應該在老婆的憂慮範圍之內,都是他要解決的問題。擔憂不止,爺爺最喜歡吃這種魚,父親去世之後就吃的少了。爺爺過的並不好,上次回去看出下雨腿疾犯了,二嬸不是個好的,
抿著唇,捏著沒有說話。
擔心。抱他。
“別擔心,別擔心。我們將爺爺接過來。”
陸長風想給他更多的安慰,貼著他的唇去吻他,輕柔吸吮。片刻後又覺不夠,破開唇齒,汲取他口中香甜。
程君鈺被放開時迷迷乎乎的,臉頰飛紅,眼角含著濕意。
一聽,心裏頓時溫暖,眼眶裏熱熱的。但又有些過意不去。這樣也能。也沒有什麼家底。
西廂那間,之前即使沒有人住,娉婷也常去打掃的。現在屋頂修好了,也算。稍微收拾一下,便可以住人了。
陸長風掰開揉碎的說了一籮筐把爺爺接過來的好處,和接來之後的安排。難過了一會兒,程君鈺暗笑兩下,自己不覺間竟被他說服了。說了一大篇的好話。
陸長風仍抱著他,“我們端午節就去,你們下溪村吃初幾?”
端午節在這裏叫五月節,臨近幾個村一般是錯開過的,從初一到初六都有過,不至於擠在同一日,好走親戚。
“初三。”
“今天已是初一了,那我們明天包粽子,後天趕得上。”說著就出去了。
“這麼晚了你去哪兒?”
已沒了影兒,聲音悠悠從門外傳來:“明天要包粽子,今晚就得把糯米泡上!”
第二日早上吃過早食後,孫就帶著秦去雲霧山腳下摘箬竹葉,用箬竹葉包的粽子有一股獨特的清香味。
等背的背簍裝滿了,她們就去洛溪河邊挖菖蒲和艾草。
初二:包粽子,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這些流程少不了,柊葉包粽子。泡了水的糯米。
剛摘回來的箬竹葉很脆,灰塵也多,稍微煮一下會讓它變得更柔軟,包粽子的時候葉子不容易破損,也不會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