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二百五十七章:打醬油的創意總(2 / 3)

山河點頭回答道:“暉哥,《月球》是楚河影視第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也是華國少有的科幻電影,咱們都是第一次,場景還在搭建,我請來了好萊塢團隊幫忙,特效拍攝並不難,你來了可以去熟悉熟悉!”

山河喝了口水繼續說道:“至於《月球》的主題,我想你可以從以下幾點去揣摩人物,第一,身份的自我認知,包括兩個安貝對人類身份的認知和對克隆人身份的認知。第二,身份的獨立性,兩個安貝都是克隆人,有著同樣的記憶和感情,但他們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你的揣摩出他們的相同與差異,第三,道德的選擇和人性,兩個克隆體之間的互動引發了道德選擇和人性的探討,第四,欲望與追求,人性由各種各樣的欲望和追求組成,你的揣摩清楚兩個個體的不同欲望和追求。暉哥,你這次一人分飾兩個角色,而兩個角色又都是克隆人,你得演出克隆人與正常人類的不同,有得演出兩個克隆人之間的差異,要演好難度不小!”

梁家暉聞言考慮了良久,“山河,給我一個月的準備時間,我有把握演好這兩個角色!”

“時間還有大把,場景搭建和模型道具都需要時間,估計還得有一兩個月才能完成,暉哥,隻要你進入了狀態,《月球》的實景拍攝會很迅速,畢竟這部戲裏,隻有你和機器人格蒂兩個主要角色。”山河回應道。

“我會按你的要求做好準備!”梁家暉點頭回答道,“山河,你有沒有考慮拿這部電影去衝獎?我認為希望不小!劇本寫的太好了!”

山河看著梁家暉笑了笑,“暉哥,我們的選擇隻有威尼斯電影節,柏林和戛納我們都來不及,要參加威尼斯電影節,七月份,《月球》的成片就得完成,時間有點趕,不過應該沒問題!”

“好!太好了!這次我就衝著威尼斯影帝去了!”梁家暉振奮的說道,“演戲演了一輩子,什麼國際獎項都沒拿到,山河,我謝謝你給了我這麼一次機會!”

山河擺手回應道:“暉哥,咱們一起加油,我對這部戲的期望值也很大,不過還是得先拍出來再能談其他。”

“我知道,這兩個月我就待在京城了,明天就去片場,看看會不會對我揣摩人物有幫助!”

“行,明天我們一起!”

張藝某團隊的離開和梁家暉的加入,讓山河再次把精力放在了《月球》的前期籌備上。

半個多月的時間,月球基地的內部場景已經有了初步的輪廓,月球表麵的模型道具也開始了精細雕刻。

楚河影視的製作團隊學習的很快,山河對好萊塢團隊的工作基本滿意,

隻有一點他十分無奈,這些老外不接受加班,給錢他們也不幹,每天上班時間一到,不管工作的進度到哪裏,他們都準時歇工休息。

要加班得經過整個團隊的一致同意,他麼的這些老外把個人自由發揮到了極點,總有人提出異議,山河與國內工作人員真是無可奈何!

明明可以加快進度,偏偏受製於個人自由,這或許就是東西方最大的價值觀差異!

零六年四月六日,《信號》上架已滿一整月。

山河這本新書在亞洲掀起了一陣犯罪懸疑的風暴。

華國整月銷量破紀錄的積累到一百九十多萬冊,差一點就破兩百萬!

要明白這是在盜版橫行的國內圖書市場,這個數據震驚了整個國內出版界。

如果加上盜版圖書,《信號》頭月得賣出三百五十萬冊以上,令人難以置信,這個數據能橫掃整個歐美排行榜!

《信號》的口碑也異常的出色,或許是因為國內犯罪懸疑類的缺乏,讀者們對《信號》的評價已經突破了讚揚的範圍,

“此書封神”,“華國懸疑的開山之祖”,“燒腦神書”之類的吹捧處處可見。

許多讀者對《信號》的故事情節都做了二次延展,書中一些微小容易忽略的情節都被拿出來再解讀。

“李明哲的父親應該和趙震雄是發小,兩人的淵源早就注定…”

“凶手與李明哲絕對是小學同學,山河在一開始的綁架案裏就留下了伏筆,大家注意第一章的最後…”

“金慧英是官二代,她父親也是小城裏的包庇網絡之一,山河一直在暗示,金慧英的前後表現明顯有太多的不同…”

讀者們的腦洞大開讓山河這個作者也哭笑不得!

毫無疑問,《信號》在國內刮起了一陣懸疑風潮,大量的懸疑淚紛紛上市,質量良莠不齊,被讀者們吐槽不已。

網絡也紛紛跟風,上懸疑類已經單獨成類別,《信號》的同人一度充斥著整個新書榜!

《信號》在霓虹同樣也橫掃了暢銷書排行榜,從一開始上榜,《信號》就一直獨霸榜首四周。

首月銷量突破了五十萬冊,山河在《信號》時加入了一些美劇快節奏切換場景的手法,這點似乎特別適合霓虹。

霓虹的圖書市場從新世紀開始,已經進入了萎縮期,

霓虹最暢銷的懸疑家東野圭吾,去年上架的新書《嫌疑人X的獻身》首月銷量也不過三十萬冊。

而山河的懸疑居然能超過東野圭吾,這一點讓霓虹出版界大跌眼鏡。

霓虹幾家電視台都看中了《信號》的改編版權,紛紛向萌芽出版社提出了購買版權的要求。

棒國人更瘋狂,這個國家對連環殺人案好像特別感興趣,他們的影視劇裏連環殺人案的劇情屢出不鮮,而且都能獲得不小的成功。

《信號》自首周在棒國登上暢銷書排行榜首位後,後三周爆發更大的能量。

棒國這麼個指甲大小的國家居然首月賣出了二十萬冊,《信號》在他的原產地仍然光芒四射。

棒國人有個特性,喜歡把好事強行與自己聯係上,即便是連環殺人案也毫不示弱,

《信號》在棒國的熱賣,讓棒國的網絡上流傳各種關於《信號》的傳言。

“《信號》的連環殺人案就是根據咱們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的…”

“山河看了《殺人回憶》才有了《信號》的靈感…”

“據說山河最喜歡咱們棒國電影和電視劇,大棒民國的影響力真是無所不在啊,連世界聞名的華國作家都受了影響…”

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山河遲早要被他們說成有棒國血統!

這些傳言雖然荒謬可笑,但卻實實在在的擴大了山河及《信號》的知名度,給《信號》的熱賣添上了一把火。

無獨有偶,棒國的各大電視台同樣看上了《信號》的改編版權。

於是,萌芽出版社收到了霓虹和棒國七八個版權購買請求。

攜著橫掃東亞的威勢,《信號》開啟了歐美的銷售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