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村子的大喇叭裏,都公布了集資修路的事兒,村民們三三兩兩地到村委大院集合,現場溝通這樁大事。
聽到喇叭聲後,楊小山和張萱也一起來到了村委,要看看村民們的反應如何。
隻見村委大院裏,已經是人山人海了,男女老少都有,就跟趕大集一樣熱鬧。
村長王得利,手上拿著個小商小販們常用的那種擴音喇叭,正站在台子上,準備好好說說這事兒。
看到楊小山到場,他微微一笑,心想是時候展現一下自己的業務能力了。
“好了,大夥都靜一靜,聽我說兩句!”
王得利嘴邊的喇叭一響,立馬就壓下了那些嘈雜的聲音,大夥兒也都看向了他。
“我說啊,咱村裏通往鎮上的這條土路,有多爛多難走,我也就不用多說了,外村人不清楚,咱自己還不清楚麼?那可真是地無三尺平啊!”
“所以啊,這條爛路是早就該修了,估計也沒人不盼著早點修修,隻是一直沒人帶這個頭,大家也就一直受著這條爛路的苦。”
“現在可好了,咱村出了個能人,楊小山!說到小山,他可真是咱全村人的指望啊!”
“小山他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吞吐天地之機,包藏宇宙之誌,實在是21世紀的山村小英雄啊……”
聽到王得利這拍馬屁的話,楊小山無語地搖搖頭。
他說得不尷尬,自己聽得都尷尬了。
“村長,你這是青梅煮酒論英雄呢,三國沒少看啊?”
“趕緊說正事兒,要集資修路,每戶均攤多少錢啊?”
“希望別太多,多了我們可沒有!”
村民們一個個都十分謹慎,誰也沒有誇個海口裝個逼,表示自己家有得是錢啥的。
王得利剛才那句話,本來是想活躍一下氣氛的,隻要氣氛融洽了,大家掏起錢來自然也就不會多麼心疼,但現在看來,並不是自己想的那麼回事兒。
“好吧,那我也就閑言少敘,這均攤到咱們村每戶人家的修路錢,是每戶一千塊!”
王得利直接報了這麼個數。
這個數字,是村民們集資修路的最大數額了,十裏八鄉那些修路的村子,每戶人家出資最高也就是一千塊了。
“什麼?一千塊?每戶人家一千塊?”
“我還以為二百塊就差不多,頂了天五百塊呢!”
“每戶人家出一千,這得是多少錢啊?這麼一大筆錢收起來,是全花在修路上,還是進了誰的兜啊?”
“就算全花在修路上,那也沒必要吧,鄉村小路還用得著修多好?想修成高速路的規格麼?”
此刻,這些男女村民們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大部分都是吐槽的,表示反對的,甚至有懷疑集資修路是進了哪個人的兜的!
楊小山不禁搖頭苦笑。
對村民們來說,讓他們出力賺錢,那都好說,他們沒人反對。
但要是為了賺錢,先讓他們投出點錢來,那可就難了,比從猴子嘴裏倒出棗還難!
“楊小山,集資修路這一出,應該是你斂財的手段吧?!”
突然,有人陰陽怪氣地問了這麼一句。
楊小山轉頭一瞧,隻見這人戴著個口罩,額角部位還有點淤青,正是錢亮這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