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讀者大大們的一封信(1 / 1)

敬愛的讀者大大們:

敬愛的讀者大大們,大家好,小弟的後現代浪漫誇張派武俠小說牛刀小試,欲開辟武俠新道路,希望大家多多指教,(*^__^*)嘻嘻……

本書寫來源起於本人即興作的一首電子舞曲《醉臥江湖》,故事主人公陳大浪身上帶有南唐後主李煜的影子,包括他向往“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的隱士生活,但在啼笑皆非情勢所迫之下,被未婚妻唐門二小姐唐小姍賭氣“逼入江湖”,隨後又在江湖巧遇一場腥風血雨的大浩劫,就像周星馳大作《功夫》一樣,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原本潛力非凡的奇才不得不肩負起使命,最後功成身退,與美人退隱江湖。

本小說江湖大boss模仿三國演義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武林爭霸勢力,又取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中唐三藏取經師徒模式,為正義領袖人物丞相王安石設置了三個徒弟:大師兄吏部尚書李時天,二師兄平遼王嶽和(即名將嶽飛之父),老三乃是虛構殿試第一文狀元陳大浪,後來辭官歸隱,然後又被逼入江湖,偶得奇遇,習得佛門最高武學“大羅通天手”和道家最高武學“神龍劍法”。

其中大師兄李時天發生變節,習得波斯國令人聞風喪膽的絕世神功,即金庸大師筆下《葵花寶典》的前身《蓮花寶訣》,並掌管武林第一邪教組織“血衣神教”,想要一統天下,最後與老三陳大浪決戰於東京汴梁之巔的“降龍”和“伏虎”最高峰、、、、、、

本書讀來奇思妙想,新穎古怪,但絕對值得“醉臥”,如同天山怪俠的絕學“百花錯拳”一般,錯中又夾雜不錯,曆史人物事件等,許多真假參半再現調侃,諸君讀之,定然拍案叫絕一番,欲罷不能。

多謝諸位聽完夢鳴小弟念叨,實際粗略內容簡介,點擊讀來更加高興諸君。

此致,敬禮啦!

晨夢鳴

2013年6月1日

附上李煜詩歌鑒賞小段: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最後的一首感懷故國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詰問的口吻,悲憤的情懷,激宕的格調,放筆悲號,寫盡亡國君主的哀愁。上闋曲調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經曆過大災難,煉就大手筆,才能究詰人生,寫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詞作,大有負荷全人類之悲哀的氣概。下闋則用了曲筆,“朱顏”暗描江山易改,“改”字點出全詞題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後,詞人把難以說明的去國之思、失國之悲、亡國之恨全部納入一個“愁”字中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真乃千古絕唱。王國維說:“尼采謂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可謂以血書者也。”

宋黃升《花庵詞選》稱:“此詞最淒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

《漁父》(其一):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不求威儀天下,萬古不朽;但求獨善其身,性情而為!正如李煜所說,他崇尚的不是武力與征戰,而是一種春風暖雨,落絮飛雁的詩意生活。

《漁父》(其二):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李煜常自詡“隱士”,這兩首漁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的隱士生活中以及“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的那種暢快!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後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淒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後,實際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於人世。“天上人間”句,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上人間”,本是一個專屬名詞,並非天上與人間並列。李煜用在這裏,似指自己的最後歸宿。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