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一早,蕭恒便接到了捧聖軍小校傳來的消息,要他回皇宮做好出征的準備。
蕭恒與眾人簡單告了別,便徑直回了皇城,直接去了捧聖軍右驍衛營的營中報到。
而後,他接到軍令,被委派到了李嗣源將軍麾下,參與征北大軍。
蕭恒跟著部隊徑直北上,當他得知自己要再次麵對契丹軍時,多少有些心神不寧。
而且,他又是捧聖軍中唯一被調到李嗣源征北軍中的小將,雖然行使的是保護主帥職責,但也還是有種說不出的別扭。
李嗣源對於蕭恒的勇猛以及他契丹人的身份早有耳聞,但他也不是很清楚同光帝派這麼個人前來的目的,然而此刻北境戰事吃緊,也沒有太多時間思慮雜事,便也就一切如常的行軍。
李嗣源的三女婿,名叫石敬瑭,也在征北大軍之中,統領著李嗣源親軍精銳騎兵“左射軍”。
而蕭恒恰好就是被同光帝點名安排進了這“左射軍”。
石敬瑭也聽說過的蕭恒的勇猛,知道他是當年水畔護著同光帝的百名勇士之一,但由於是同光帝強行安插進來的,便對他多了幾分猜疑。
他又為何會對皇帝派來的猛士有所猜疑呢?
兩年前唐國滅梁之戰中,李嗣源自然是首當其衝,當居頭功,而緊跟在他身後東擋西殺的便是他的養子李從珂、次子李叢榮以及三女婿石敬瑭。
然而,同光帝李存勖在一統中原、入主洛陽之後,對這些滅梁的功臣卻是明升暗貶。
同光帝表麵上雖然給了這幾人大官的名頭,但實際卻削弱了這幾人的軍權。
甚至還將李從珂直接派往邊遠之地,雖是做了一方的節度使,但實質上是要將李嗣源父子的兵力分散,從而難以威脅到朝廷。
因此,李叢榮常常表現出憤恨之情,但他卻總是被一向忠厚老實的被李嗣源教育萬萬不可造次。
相對於囂張跋扈慣了的李叢榮,石敬瑭就表現的極為冷靜,十分遵從嶽父李嗣源的教誨,但他內心也不免有些憤恨不平之意,是以他對於同光帝的一切作為都較為反感。
征北大軍到了鎮州補給整訓過後,又很快行過易州,最終到達了定州駐紮。
李嗣源便派石敬瑭率領“左射軍”中精挑細選的五十騎向北探聽契丹入侵的情況。
蕭恒也在點兵之列。
石敬瑭稍一琢磨,便下令叫蕭恒衝在最前方。
而蕭恒也並未多想,拍馬便向著涿州的方向疾奔而去。
其實,蕭恒也想早點見到契丹的軍隊。
自從蕭恒在乙魯辛那裏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便對拋棄了他們母子的契丹蕭氏後族產生了一股恨意。
他想也許他們不被流放到這邊遠之地,便也不會有後麵的事發生,也許娘就不會死,此刻他還能繼續給娘獵來最好的獵物,還能繼續好好生活,他不明白為何就到了如此的境地……
蕭恒在疾奔之中越想越恨,很快他便遇上了包圍住涿州的契丹大軍。
然而,就在他見到契丹大軍的那一刻,他又似乎想明白了:拋棄他們母子的隻是那死去的北府宰相蕭敵魯一人而已,這又關其他的契丹人什麼事呢?我此刻將憤怒傾瀉到他們身上,又會造成多少悲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