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穿越時空的愛戀 (1)(1 / 3)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愛是無限的寬容;從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來的心曠神怡;無意識的善意;完全的自我忘卻。

——薩爾丹

女孩很漂亮,非常善解人意,偶爾時不時想出一些壞點子耍耍男孩。

男孩很聰明,也很懂事,非常幽默,總能在兩人相處時找到可以逗女孩發笑的方式。女孩很喜歡男孩這種樂天派的心情。

他們一直相處不錯,女孩對男孩的感覺淡淡的,說男孩像自己的親人。

男孩對女孩愛得很深,非常非常在乎她。所以每當吵架的時候,男孩都會說是自己不好,是自己的錯。即使有時候女孩不怪他,他也這麼說。他不想讓女孩生氣。

就這樣過了5年,男孩仍一如既往地愛著女孩。

有一個周末,女孩出門辦事,男孩本來打算去找女孩,但是一聽說她有事,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在家裏呆了一天,沒有聯係女孩,他覺得女孩一直在忙,自己不好去打擾她。

誰知女孩在忙的時候,還想著男孩,可是一天沒有接到男孩的消息,她很生氣。晚上回家後,便發了一條短信息給男孩,話說得很重,甚至提到了分手。當時是深夜12點。

男孩心急如焚,打女孩手機,連續打了3次,都被掛斷了。打家裏電話打不通,猜想是女孩把電話線拔了。男孩抓起衣服就出門了,他要去女孩家。當時是晚上12點25。

女孩在12點40的時候又接到了男孩的電話,從手機打來的,她又給掛斷了。

一夜無話。男孩沒有再給女孩打電話。

第2天,女孩接到男孩母親的電話,電話那邊聲淚俱下——男孩昨晚出了車禍。警方說是車速過快導致刹車不及,撞到了一輛壞在半路的大貨車。救護車趕到的時候,人已經不行了。

女孩心痛到了極點,可是再後悔也沒有用了。她隻能從點滴的回憶中懷念男孩帶給她的歡樂和幸福。

女孩強忍著悲痛來到了事故車停車場,她想看看男孩呆過的最後的地方。車已經撞得完全不成樣子,方向盤上,儀表盤上,還沾有男孩的血跡。

男孩的母親把男孩當時身上的遺物給了女孩,錢包、手表,還有那部沾滿了男孩鮮血的手機。女孩翻開錢包,裏麵有她的照片,血漬浸透了大半。

當女孩拿起男孩的手表的時候,赫然發現手表的指針停在12點35分。

女孩瞬間明白了,男孩在出事後還用最後一絲力氣給她打電話,而她自己卻因為還在堵氣沒有接。男孩再也沒有力氣去撥第二遍電話了,他帶著對女孩的無限眷戀和內疚走了。女孩永遠不知道男孩想和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女孩也明白,不會再有人再說什麼了……

當我們沉浸在戀愛的甜蜜中,被山盟海誓、蜜語甜言包裹著的時候,我們似乎將那些必要的信任、寬容、忍讓和責任統統拋到了腦後。戀愛雙方,最需要的就是珍惜,少了它,必將釀成惡果。

點亮自己的“心燭”

生命是一支越燃越亮的蠟燭,是一份來自上帝的禮物,是一筆留給後代的遺產。

——懷特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多雲黯然的午後。

英國小說家米切爾·羅伯特照例來到郊外的一個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轉身準備離去時,竟意外地看到文友的墓碑旁有一塊新立的墓碑,上麵寫著這樣一句話:

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蠟燭失去光輝!

炭火般的語言,立刻溫暖了羅伯特陰鬱的心,令他既激動又振奮。羅伯特迅速地從衣兜裏掏出鋼筆,記下了這句話。他以為這句話一定是引用了哪位名家的“名言”。

為了盡早查到這句話的出處,他匆匆地趕回公寓,認真地逐冊逐頁地翻閱書籍。可是,找了很久,也未找到這句“名言”的出處。

於是,第二天一早他又重回到墓地。從墓地管理員那裏得知:長眠於那個墓碑之下的是一名年僅10歲的少年。前幾天,德軍空襲倫敦時,不幸被炸彈炸死,少年的母親懷著悲痛,為自己的兒子做了一個墓,並立下了那塊墓碑。

這個感人的故事令羅伯特久久不能釋懷,一股澎湃的激情促使羅伯特提筆疾書。很快,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從他的筆尖流淌出來。

幾天後,文章發表了。故事轉瞬便流傳開來,如希望的火種,鼓舞著人們為勝利而執著前行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