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到重要任務,瓊斯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愁眉苦臉。他想:自己任職的報紙又不是當地的一流大報,自己也隻是一名剛剛出道、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大法官布蘭代斯怎麼會接受他的采訪呢?同事史蒂芬獲悉他的苦惱後,拍拍他的肩膀,說:“我很理解你。讓我來打個比方——這就好比躲在陰暗的房子裏,然後想象外麵的陽光多麼的熾烈。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往外跨出第一步。”
史蒂芬拿起瓊斯桌上的電話,查詢布蘭代斯的辦公室電話。很快,他與大法官的秘書接上了頭。接下來,史蒂芬直截了當地道出了他的要求:“我是《明星報》新聞部記者瓊斯,我奉命訪問法官,不知他今天能否接見我呢?”旁邊的瓊斯嚇了一跳。
史蒂芬一邊接電話,一邊不忘抽空向目瞪口呆的瓊斯扮個鬼臉。接著,瓊斯聽到了他的答話:“謝謝你。明天1點15分,我準時到。”
“瞧,直接向人說出你的想法,不就管用了嗎?”史蒂芬向瓊斯揚揚話筒,“明天中午1點15分,你的約會定好了。”一直在旁邊看著整個過程的瓊斯麵色放緩,似有所悟。
多年以後,昔日羞怯的瓊斯已成為了《明星報》的台柱記者。回顧此事,他仍覺得刻骨銘心:“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單刀直人的辦法,做來不易,但很有用。而且,第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一次就容易多了。”
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撐起精神的廣漠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陽光,能驅散迷失者眼前的陰影。
意外的收獲
對於一顆堅定的心來講,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約翰·海伍德
紐約裏士滿區有一所窮人學校,它是貝納特牧師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創辦的。1983年,一位名叫普熱羅夫的捷克籍法學博士,在做畢業論文時發現,50多年來,該校出來的學生在紐約警察局的犯罪記錄最低。
為延長在美國的居住期,他突發奇想,上書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要求得到一筆市長基金,以便就這一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當時布隆伯格正因紐約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受到選民的責備,於是很快就同意了普熱羅夫的請求,給他提供了1.5萬美元的經費。
普熱羅夫憑借這筆錢,展開了漫長的調查活動。從7歲的學童到80歲的老人,從貝納特牧師的親屬到在校的老師,總之,凡是在該校學習和工作過的人,隻要能打聽到他們的住址或信箱,他都要給他們寄去一份調查表,問:聖·貝納特學院教會了你什麼?在將近6年的時間裏,他共收到3700多份答卷。在這些答卷中,有74%的人回答,他們知道了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普熱羅夫本來的目的,並不是真的想搞清楚這些沒有進過監獄的人到底在該校學了些什麼,他的真正意圖是以此拖延在美國的時間,以便找一份與法學有關的工作。然而,當他看到這份奇怪的答案時,再也顧不了那麼多了,決定馬上進行研究,哪怕報告出來後被立即趕回捷克。
普熱羅夫首先走訪了紐約市最大的一家皮貨商店的老板,老板說:“是的,貝納特牧師教會了我們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我們入學的第一篇作文就是這個題目。當初,我認為鉛筆隻有一種用途,那就是寫字。誰知鉛筆不僅能用來寫字,必要時還能用來做尺子畫線,還能作為禮品送人表示友愛;能當商品出售獲得利潤;鉛筆的芯磨成粉後可作潤滑粉;演出時也可臨時用於化妝;削下的木屑可以作成裝飾畫;一支鉛筆按相等的比例鋸成若幹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當作玩具的輪子;在野外有險情時,鉛筆抽掉芯還能被當作吸管喝石縫中的水;在遇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作為自衛的武器……總之,一支鉛筆有無數種用途。
貝納特牧師讓我們這些窮人的孩子明白,有著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手腳的人更是有無數種用途,並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使我們生存下去。我原來是個電車司機,後來失業了。現在,你看,我是一位皮貨商。”
普熱羅夫後來又采訪了一些聖·貝納特學院畢業的學生,發現無論貴賤,他們都有一份職業,並且都生活得非常樂觀。而且,他們都能說出一支鉛筆至少20種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