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說這是命運,歐文·斯特恩想這的確是機遇。可是這證明了平常的偶遇也會帶來無窮的機會,即使是像駕駛計程車載客人走一程路那樣。
相信自己
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訣。
——愛默生
還記得4分鍾跑1英裏的故事嗎?這個故事從古希臘時代就開始流傳了。據說,當時的人們為了達到這個速度,有的奔跑者嚐試著喝下了真正的虎奶,還有的人居然讓獅子去追趕奔跑者,以為這樣就能使他跑得更快。然而,這些都沒有用。於是,人們便斷言,這是人類不可能達到的目標。這種認識延續了幾千年,人們幾乎都相信,在4分鍾內跑完1英裏是人的生理條件所不能承受的,因為人類的骨骼結構不行,肺活量不夠,空氣的阻力又太大……理由有成千上萬條。
然而有一個人,他獨自證明了所有科學家、教練員、運動員以及在他之前嚐試過但沒有獲得成功的數以萬計的人都錯了,他就是羅傑·班尼斯。奇跡中的奇跡是,當羅傑突破了4分鍾跑完1英裏的目標後,立刻就有另外37人打破了這一紀錄;而一年後,能在4分鍾內跑完1英裏的運動員已經達到了300個!
幾年前,我站在紐約1英裏跑的終點上,親眼目睹了參加比賽的13名運動員都達到了4分鍾跑完這一路程的速度;換言之,即使是跑得最慢的選手也做到了這個在數十年前被人們認為是不可能的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訓練技術並沒有獲得突破性的進展,人類的骨骼也沒有在一夜之間獲得了改善,但是,人們的態度卻發生了改變。
想一想石匠吧,他在一塊岩石上鑿打了100次,可能不會在石塊上留下多少痕跡;但在第101下時,那石塊卻分裂成兩半了。這當然不僅僅是那最後一鑿的緣故,而是先前他的每一次鑿打都在發揮著作用。倘若你定下了一個目標,你就應該能夠完成它。誰能夠斷言你幹得不比你的對手更頑強、更漂亮、更出色而且更有才華呢?就是有人說你不行,那也沒有關係。關鍵在於,而且這是最關鍵的,你必須相信你自己能行。
在羅傑之前,人們隻相信專家,而羅傑卻相信自己……他為此而改變了所有人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改變了整個世界。如果你也能相信你自己,那麼你就能達到你想達到的任何目標。因此,不要退縮,在任何時候都不要。
幾分傻氣又何妨
智慧並非不犯錯,而是犯錯以後能夠很快發現,然後將錯的部分修改到正確為止。
——布萊西特
朱迪恩·維奧特老在想他的朋友南施。她穿著她兒子的“少棒隊”上衣,戴著棒球帽,出汗的手握著球棒,站在本壘上。第一個球投來,她揮棒太早;第二個球投來,她揮棒太遲;她三棒被罰出局——球季的每一場比賽都是如此。
南施打的是壘球,因為她做事的機構有個壘球隊。盡管她的體育素質極差,她卻應同事之邀,同意參加球隊。南施說,她的同事都說她敢於嚐試,“並不會因為我打得糟而瞧不起我。”朱迪恩·維奧特喜歡像南施這種人。她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怕被人笑話。
她們就是那種雖然正手反手都不高明,可是仍然上場打網球的人。
就拿艾美利來說吧,她的法語糟透了,卻參加了廉價的十日遊飛往法國。雖然有人告訴她,說法國人瞧不起法語說得不流利的人,但她卻偏要在博物館,在咖啡館,在香榭麗舍大道,到處跟人說話。人們聳肩笑她,但她不在乎。甚至她滿口說的是法語,而那個法國人卻客氣地問她會不會說法語時,她也一點兒不在乎。
丟臉嗎?艾美利一點兒不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