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智慧是滿園春花 (5)(2 / 3)

永不低頭

生活的苦難教會人們如何在不幸和貧窮前保持自己的理想,我們永遠不會向苦難認輸。

--惠特曼

這個故事是父親講給誇爾斯聽的。

在講這個故事之前,父親問了誇爾斯這樣一個問題:錢是怎麼來的?

對誇爾斯的回答父親總不滿意。父親說,還是先聽故事吧: 一個小孩子,他有一個壞毛病,那就是好吃懶做。孩子的父親時時刻刻都指望他能改掉這個不良習慣。然而那個孩子一點也沒有改正自己缺點的意思。

父親不得不隨時隨地提防自己的孩子,擔心他會把家裏的錢或值錢的東西偷到外麵去換吃的,這位父親覺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不過說來也怪,孩子雖說好吃懶做,卻從沒偷過家裏的錢,也沒有聽說過他在外麵偷過左鄰右舍的東西。他弄錢的辦法完全是一種正當的手段。比如說你給他錢買酒,他會少買一點酒,然後把剩餘的錢一古腦兒買了吃的。無論是買油鹽還是醬醋,他總會用相同的辦法省出錢來滿足他那張不太爭氣的嘴……

為了使孩子的貪吃習性不再滋長,父親決定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包括給他錢去小店買東西。隻是父親在給錢的時候堅持了這樣一個原則:少給錢多辦事。盡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親的話當作耳旁風。

有一回,父親一氣之下扔了1美分給孩子,讓他去買油。父親心想,我看你會把錢掰成兩半,一半買油一半買吃的不成?

孩子到了店裏,售貨員給他裝滿了油,把瓶子遞給他,手卻不縮回去。孩子知道售貨員是要錢,就裝模作樣地在自己身上摸了一遍,然後苦著臉告訴售貨員說錢掉啦。售貨員無奈,隻好把瓶子裏的油倒出來,把空瓶子給孩子。

結果,孩子嘴裏噙著一粒糖,雙手抱著那個油瓶子,興致勃勃地回到家裏。一進門,父親劈頭就問,油呢?

孩子舉了舉瓶子。

瓶子壁上附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裏,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親大怒,這點油怎麼吃?

孩子說:“1美分隻能買這麼多。”

……

誇爾斯的父親就這樣結束了他的故事,但他那期盼的目光始終在誇爾斯的身上流連。誇爾斯說:“這個孩子身上有生意人最完美的素質,但也有生意人最致命的弱點。”

父親讚許地點了點頭,然後自言自語地說道:“其實錢就是這麼來的,也是這麼走的。”

精打細算的美德

節儉是商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商人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浪費,要先賺錢,再考慮花錢。

--蓋蒂

19世紀石油巨頭成千上萬,最後隻有洛克菲勒獨領風騷,其成功絕非偶然。有關專家在分析他的致富之道時發現,精打細算是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洛克菲勒踏入社會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一家名為休威·泰德的公司當簿記員,這為他以後的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於他在該公司的勤懇、認真、嚴謹,不僅把本職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還幾次在送交商行的單據上查出了錯漏之處,為公司節省了數筆可觀的支出,因此深得老板的賞識。

後來,洛克菲勒在自己的公司中,更是注重成本的節約,提煉加工原油的成本也要計算到第3位小數點。為此,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門將一份有關淨值的報表送上來。經過多年的商業洗禮,洛克菲勒能夠準確地查閱報上來的成本開支、銷售以及損益等各項數字,並能從中發現問題,以此來考核每個部門的工作。1879年,他質問一個煉油廠的經理:“為什麼你們提煉一加侖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幹同樣的工作隻要9厘1毫?”就連價值極微的油桶塞子他也不放過,他曾寫過這樣的信:“上個月你廠彙報手頭有1119個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廠10000個,本月你廠使用9527個,而現在報告剩餘912個,那麼其他的680個塞子哪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