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二人回到付家大院,剛一進門,聞訊而來的大總管薛玉江就滿臉笑容道:“三少爺、王少俠,你們可算是回來了。”
付我情見他神色急切,忙問道:“薛師兄,家裏可是出了什麼事嗎?”
薛玉江神秘的一笑,賣關子道:“倒是沒有什麼大事,隻是您的一位老朋友,已經在家裏等了你們好幾天了。”
付我情略一沉思,驚喜的叫道:“是不是常問誰來了?”
薛玉江回答道:“正是。你們剛走的第二天,常少俠就來了。”
王再笑也跳了起來:“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我們千裏迢迢的去找他,他卻自己送上門來了!”
付我情一把抓住薛玉江的手,說道:“他在哪裏?快,快帶我們去見他。”
花叢中有一人跳了出來,大笑道:“不必了,聽說你們回來了,我這客人就趕緊從客房裏跑來迎接你這主人了。”
隻見一個俊俏的年輕人,年齡略長王、付二人,大約二十六、七歲的樣子,他身材挺拔猶如白楊,膚色略黃,臉如桃杏,眼身中透出一股堅韌和真誠。其身穿藍色綢緞衫,腰佩一柄古漆寶劍,微笑著朝二人走來。
付我情一個箭步衝了上去,一拳打在他的胸口,笑道:“老常!你讓我們找的好辛苦!”
這人正是名滿天下的少年俠客常問誰——鴻儒先生所著《鐵筆筆記》中記載的江湖“十三位絕世少俠”之一。常在心間自問誰,管盡閑事屬我惟!江湖人稱他為“愛管閑事的問俠”,喜歡問盡天下不平事。
常問誰世居沂州,祖輩乃是沂州常家村的一個小地主,至到單傳至他這一代,父母在他幼時便已離世,幸虧由忠心老仆海伯照料長大。而他卻無心經營那幾畝薄田,從小好舞槍弄棒,海伯對他多有溺愛,無從管束。好在他少年早熟,幾歲便訪遍沂州武學大家,四處學藝,終在十幾歲集大家武學於一身,“開悟”自創“問天九式”的絕學,堪稱武學奇才。
常問誰手中的古劍名喚“問天貉”,相傳乃是漢末三國亂世蜀漢丞相諸葛孔明幼年尚在家鄉沂州時,隨手所鑄之劍。其因亂世遷居南陽時便將此劍留在了沂州,由留守的一位仆人諸葛一保管。諸葛孔明曾對諸葛一言道:“此劍出世,必不一般,定要留於良善之有緣人,且莫落入奸邪之手”!諸葛一謹遵主命,後代世居於沂州就是為了守護此劍。至到諸葛一的第二十五代玄孫諸葛海因生計問題到了常家村做了地主常老爺的仆人,他見小少爺常問誰是一個善良的熱血少年,便將此劍贈予了他。而這位諸葛海便是現在的海伯。
得劍的常問誰如虎添翼,將其命名為“問天貉”。
十年前,在萊州,十六歲的常問誰以武會友,與蓬萊島島主“鐵臂劍雄”高鐵枯交手,他以手中劍“問天貉”擊敗了素有“渤海第一高手”的高鐵枯,一戰成名;
五年前,金州黑道有名的無惡不作的色鬼“七山十四洞大聯盟”中的“七山大王”攔住了隻身從峨嵋派回長安為兄長祝壽的盧六娘,七人見六姑娘長的標致,便爭先恐後的要搶了做壓寨夫人。六姑娘雖然奮起反抗,但當時的她學藝不精,不是“七山大王”,差點遭遇不測,這時幸虧常問誰路過,他一怒之下,一舉殲滅了“七山大王”,救出了盧六娘。從此“問俠”之名名揚天下。
他年紀雖輕,卻已出道十年,大小經曆七十餘戰,至今未逢敵手。他現在的武學修為至少是雄武境界。
常問誰拍了拍付我情的肩膀,埋怨道:“你們本不該去找我的。”
付我情不解道:“為什麼?”
常問誰解釋道:“付老太君向來低調,別人雖然不知道老太君的壽誕,但是做為你的好兄弟,我肯定是知道的!老太君壽誕之際,我怎麼會不來拜壽呢?你們又何必多此一舉?”
付我情拍了拍腦袋,笑道:“我怎麼把這事給忘了?”
常問誰喋喋不休的說道:“我數日前剛從峨嵋派返回常家莊,本想休息幾日,嚐嚐海伯做的紅燒豆腐,沒想到鐵騎山寨的人會打聽到我住的地方,派人請我去給他們助拳。當年彭麟閣流落沂州,被人圍攻,我曾救他一命,與他也算是有過一麵之緣的故人,不好當麵拒絕,隻得跟他們去了龍門山。去到之後我才發現他所請之人皆非善類,於是第二天就找了個借口,推說有急事下山了。既然到了洛陽,閑來無事,我就提前來到府上,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聽付老太君一說,我才知道你們找我去了。我本想馬上去追你們,又怕兩邊錯過,隻好在這裏守株待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