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
人間不可磨滅的血緣關係,也是人類血脈傳承的一種紐帶。
擁有親情的人是無比幸福的,因為在家庭歡聲笑語中,親情溫暖著血緣紐帶的每一個人,這樣的溫暖便是世間最為珍貴的存在,也是世間割不斷剪不斷的血脈關係。
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擁有這種彌足珍貴的親情,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兮旦福。
“董冷月”
一個從小孤苦無依長大的孩子,從父親在他七歲離世以後,他便開始四處流浪,過著乞丐般的生活,雖然親人的離世讓他失去了親情的溫暖和抱護,但是冷月從小就受父親的教導,父親生前常對他說一句話就是:“千有萬有都得自己有!”
所以冷月沒有因為父親的離世而感到悲傷,他遵循父親臨終的囑托,離開了熟悉的炎國蓉都城,前往千裏之外的北都城,尋找闊別已久的母親和弟弟。
這也是父親最後的願望。
冷月的母親在他五歲時,便帶著一歲的弟弟,離開了他和父親,回到了北都城的娘家,從此再也沒有回過蓉都城,就算父親病重離世,母親也沒有出現過。所以也從母親離開的那一天開始,冷月再也沒有見到過自己的母親和弟弟。
冷月印象中的母親,是一位非常嚴厲的母親,但凡冷月做錯一件事,便會受到母親大聲的嗬斥,甚至棍棒相加,有的時候甚至連棍棒都打斷也未曾停手,飽受體罰的冷月,對母親也沒有太多的感情。而一歲的弟弟卻不同,母親不僅是百般嗬護,而且好吃的好喝的都給了弟弟,自己一口都吃不上,所以好似弟弟才是她親生的,冷月是撿來的。
不過畢竟是自己的母親,冷月也打消了這樣的念頭,無論母親如何對他,他都沒有怨恨過她,可自從母親帶著弟弟離開以後,冷月便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母親親生的。
冷月不止無數次詢問過父親,可是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父親告訴他,由於家庭的環境太過艱苦,母親迫不得已才帶著弟弟回了娘家,父親把所有的錯都攬在了自己的身上,並且告訴冷月,這一生都不許厭恨母親,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他希望冷月找到自己的母親,替他好好照顧母親和弟弟。
七歲的冷月牢牢地記住父親的話,自從父親離世後,他便開始流浪的生活,一路乞討著前往炎國京都的“北都城”。
一晃已經過去了八年,如今的冷月已經十五歲了,由於一路乞討的他,過著飽一頓餓一頓的生活,他的身體嚴重營養不良,麵黃肌瘦,骨瘦如材,那本該清秀俊俏的麵容,此時卻是嶙峋髒亂,看不出一絲朝氣。
雖然身體虛弱的他,精神還是很好的,特別是剛踏入北都城的時候,他的眼睛充滿了希望,看著繁花似錦的北都城,仿佛自己很快就能見到自己的母親,還有那心心念念的弟弟。
“西仿布行”
冷月記得父親 臨終時告訴他,母親的娘家,在北都城開了一家西仿布行,是一家專門定做衣服的高檔服裝店,具體地址父親也不知道,隻告訴了他店鋪的名字。
經過千辛萬苦,冷月終於來到炎國京都之地,可是這偌大的大都市,他舉目無親,想要找到父親口中的西仿布行,也是如同大海撈針一般的困難,無奈的他隻有一邊詢問,一邊尋找著西仿布行。
豐饒京都北都城,是炎國的京都所在,不管是建築風格還是交通便利,都是最為發達的都市,那一棟棟鑲嵌著藍色玻璃的高樓大廈,那一座座四通八達的水泥高架橋,還有那璀璨奪目的霓虹燈,無不體現出了北都城的繁華與富饒。
冷月從炎國蓉都城,曆經六千八百公裏的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北都城,一路上的艱辛和無助,如今看來都是值得的,這六千八百公裏的路程,他足足走了八年,如今目的地就在眼前,冷月眼中浸染了淚花,對母親的思念,弟弟的牽掛,此時的他已然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