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佛教衰敗,玄奘失控大哭(2 / 2)

世事無常,成、住、壞、空雖然是自然法則,但這一路行來,他仍然感到觸目驚心,心痛不已。尤其是看到菩提樹下的菩薩像也在漸漸被淤積的泥沙淹沒,預示著佛法將衰,他不禁悲從心來,匍匐在地,號啕大哭……

這雖然不是玄奘西行求法以來第一次痛哭流涕,但卻是最難以自控的一次。沙漠斷水,天山雪崩,強盜舉刀,一次次危在旦夕,他從來沒有如此悲傷;與國王稱兄道弟,公主以身相許,無數至高無上的榮譽,也不曾讓他喜極而泣。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自從踏上求法之路,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因此,他的理想之崇高,信念之堅定,境界之忘我,是外人難以體會的。要知道,對於他前行的每一步,都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做前提而拚搏出來的。如今,在這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一向意誌堅定、無所畏懼、從容鎮定的玄奘,卻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感了。他就像失卻家園、離別親人的遊子,忽然回到了家鄉,見到了日夜思念的娘親,怎不叫他激動萬分!匍匐在菩提樹下,他就像撲在親娘的懷裏,可以肆無忌憚地敞開自己的心胸,傾吐自己的心聲……

三年多來凶險而艱難的旅途固然使他身心疲憊,親眼目睹佛教在其發源地的衰落也的確讓他傷悲,然而,玄奘最遺憾的並不是這些。作為一個佛教徒,他是多麼希望自己能親自麵謁佛陀,親耳聆聽佛陀的綸音!而今,他雖然到達了佛陀的故鄉,親履了佛陀走過的土地,菩提樹依舊茂盛,流逝的千年時光卻難以追回。日到中天,溫暖的陽光籠罩著菩提樹。今天的玄奘不曾見過古時的太陽,今日的太陽卻曾經照耀過佛陀的麵龐。玄奘可以朝聖,可以想象佛陀的音容笑貌,可以在佛陀的覺悟之地久久徜徉,但他卻無法親聆佛陀的慈悲教誨。而這,在今生今世是永遠也無法彌補的缺憾!玄奘懊惱哀傷,悲淚盈目,悲慟著追思懺悔:佛成道的時候,我漂淪在何處?我就像一個少不更事而流落異鄉的孩子,不知家在哪裏,不知母親的思念,不聞故鄉的召喚,流浪生死不知歸來。為什麼自己的業障如此深重?直到像法時期(①佛陀入滅後,依其教法的運行狀況,可區分為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一般認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正法時期,佛雖滅度,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即能證果;像法時期,也有教、有行,但因信心、修持不夠,證果的少;末法時期,佛法式微,佛教成了知識,依教奉行者少,研究學問者多,所以證果者十分罕見。),自己才姍姍來遲……

古道斜陽秋風起,浪子思歸期。

抬望眼,路迢迢,十萬八千裏;

山複複,水淼淼,重重坎坷荊棘。

風塵蕩滌遊子淚,多少往事曆曆。

暮色蒼蒼望家山,一片真情依依。

夢中常見卻是遙遠,回首已是百年期。

牧笛聲聲,炊煙縷縷,淚雨瀝瀝,

雲水輪回降甘霖,莊嚴我故國大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