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般燈籠不同的是,它們放射的幽幽冷光,讓人不寒而栗!它們在緩緩移動,越來越近……
天哪,那是兩隻眼睛,兩隻野獸的眼睛!
玄奘發現自己以及同伴身上落滿了雪,所以他沒有動,也沒有發聲,隻是悄悄打量著它。那是一隻似虎非虎的動物,腦袋圓而小,尾巴卻很長很長,甚至比身子還長。它周身長著細軟厚密的白毛,布滿黑斑。頭部的黑斑小而密,背部、體側及四肢外緣則有不規則的黑環,越往體後黑環越大,顯得格外神秘,也格外美麗。它的身影輕靈而詭秘,似乎隨時都準備消失得毫無蹤跡。
它似乎也在悄悄打量著這幾個冒冒失失闖入雪山的不速之客。不知為什麼,玄奘感到,它對他們並沒有惡意,並不想傷害他們,隻是好奇而已。
一片雪花落進了玄奘眼裏,他使勁眨巴了幾下。然而,等他再睜開眼睛時,那神秘的生靈像雪山幽魂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二天,他向慧性說起時,慧性說那是雪豹。慧性還說,雪豹是雪原之王,是高山的精魂,人們隻是知道它們的存在,卻幾乎沒有人看見過它的活動。
玄奘一行四人曆盡艱辛,經過六百多裏跋涉,總算到了梵衍那國(今阿富汗巴米揚)。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山之國,國都羅蘭城北倚巍峨的大雪山。梵衍那國王聽說大唐高僧翻過雪山而來,趕緊率領群臣與當地高僧們到城外迎接,並在王宮舉行國宴,為玄奘與慧性接風。
接下來幾天,梵衍那國的兩位高僧帶著玄奘到處參觀,殷勤招待。
玄奘巡禮一遍後,即起身前往迦畢試國。他們從此向東南行兩百餘裏,在即將走完大雪山時,遭遇了漫天大雪。原野披銀裝,唯餘莽莽;山峰湧雪浪,洶湧澎湃;大地沉思不語,冷凝寂寥蒼蒼;天空玉龍狂舞,撒下鱗甲片片……
大雪依然在紛紛揚揚地下著,將漫山遍野都抹成了銀色世界,看不清山中道路,東西南北莫辨——玄奘他們迷失了道路。慧性法師走在最前麵,玄奘牽著白龍馬與兩個小沙彌隨後,他們在大雪中摸索前進。
雪還是下個不停。天色將晚,突然,他們在雪地上發現了一行新鮮的腳印。然而,不等他們歡呼,卻發現那是他們自己走過的痕跡——鬼打牆,他們在雪野裏奔波了半天,不過是在圍著一個地方轉圈圈!玄奘明白,再這樣走下去,他們就算累死也很難找到正確的路徑。於是,他們露宿在一處山坳中,等待天亮。
第二天天色微明,雪已經停了,但四野一片白茫茫,依然找不到方向。天無絕人之路,這時,他們在大地上發現了一條黑線——那是一條小溪。順著小溪走了半天,總算遇到了一個獵人。慧性一打聽,才知道他們誤打誤撞,居然已經走出了大雪山。
他們又走了半個月,終於進入了迦畢試國境。迦畢試國是天竺西北一個古老的國家,背靠大雪山,周圍黑嶺環抱,是中亞通向天竺的要衝之地。王城之內,有百餘所寺廟,六千多名僧人,而且大多數僧人都信奉大乘佛教。
大唐高僧的到來,受到了國王與全體僧人的熱情歡迎,甚至還發生了各個寺院“爭奪”玄奘的盛況——大家都想邀請玄奘到自己的寺院去掛單。正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相持不下之時,一位老僧說道:“我們寺院本是漢朝王子建造的,現在法師既然從中國來,應該住在我們寺裏才是。”
此言一出,其他僧人都不再言語,而玄奘卻大吃一驚——迦畢試國地處中亞和天竺交界之處,距離中原萬裏之遙,怎麼會有一位漢代的王子在這裏修建寺院?他是哪一位帝王之後?為何來到迦畢試國?為什麼要建造這座寺院?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玄奘帶著滿腹的疑惑,跟隨他來到城外三四裏遠的寺院。當地人都稱這座寺院為“質子伽藍”。質子,顧名思義,就是人質。這說明,那位王子是來當人質的。更讓玄奘驚詫的是,這座寺院的正式名字叫“沙洛迦”,若是翻譯成漢語,居然是“洛陽”!
一重山了一重雲,行盡天涯倍苦辛。
萬裏到來洛陽寺,他國子規故鄉音。
萬裏他鄉遇故人,恰似久旱逢甘霖。洛陽是玄奘故鄉,是他出家、學法、成長的地方,那裏有他童年的幻想,有他青春的夢,融注著他太多的感情,寄托著他無限的遐思。而今,在萬裏之外的異國他鄉,突然看到一座以故鄉命名的寺院,怎不叫他心潮澎湃、激動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