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大娘又仔細詢問了事情原委,瀟瀟據實以對,她聽完哭了起來:“瀟兒,你忘了先祖父的血海深仇了嗎?怎的還去襄助郭靖。”
瀟瀟前麵一邊回答一邊思索,此時已有了應對之法,於是裝著大義凜然地回答:“母親,孩兒非為助郭靖,實憐我大宋軍民。須知國仇家恨,國仇在先。”
歐陽大娘遲疑了一會還是想到了理由:“我歐陽氏乃西域白駝山人氏,跟大宋朝有什麼瓜葛,我們來襄陽隻是你祖父為了報仇而已,卻並非真的大宋子民。”
瀟瀟心想幸虧我前世也是姓歐陽,早就知道歐陽姓的來源,於是侃侃而談:“娘所言差矣,全天下的歐陽氏祖上都是越王勾踐。《姓氏考略》曰:越王無疆之次子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
越王無疆則是越王勾踐的七世孫。而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姬姓,那可是周朝國姓,我們是地地道道的中原人氏,而且是周王貴胄,怎麼能自認蠻夷呢?”
不過他也不想想,《姓氏考略》成書於清代,現在哪來的那玩意。但歐陽大娘隻是平常人家女兒,哪裏懂得了這麼多,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但仍是不敢盡信,就去叫來街坊裏最有學問的王秀才。
那王秀才屢試不第,一輩子都隻是個秀才哪能有多少真材實料,聽得歐陽瀟瀟又引經據典、振振有詞地給他說了一遍,不敢反駁露醜,嚅囁著說道:“瀟哥兒說的沒錯,正是如此。”
歐陽大娘這才信了,送走秀才後心中疑惑:“瀟兒,你不過隻讀了一年的私塾,這些學問從哪兒學來的?”
歐陽瀟瀟在她找王秀才之時就已經想好了應對版本,胸有成竹地說道:“娘,有件事說來怕你不信。”
“你是我兒,我豈有不信之理?”
“孩兒前日頭上遭到韃子飛石重創,本已命歸黃泉。”
雖然兒子活生生地站在麵前,但歐陽大娘還是驚叫一聲“啊!”
“母親勿驚,且聽孩兒慢慢道來。”歐陽瀟瀟開啟了扯淡模式,“孩兒去了地府,判官隨便地看了看名冊就把我投胎到一個新世界了。那個世界跟我們很不一樣,穿的衣裳也不盡相同,但學問高深,有很多我們這裏沒有的東西。
孩兒在那邊悉心學習到了十幾歲,學了不少這邊沒有的學問,可是有一天晚上睡覺又被小鬼給捉回了地府。判官說上次他勾錯了,我這邊陽壽還未盡,又要打發回來。過奈何橋的時候孟婆說湯不夠了,就在壺底給我兌了點水喝了就讓我回來了。
我在那邊過了十幾年,哪知道回來隻過了半個時辰,幸好大牛哥沒把我當屍體給埋了,不然孩兒就再也見不到娘親了。”說罷還假惺惺地哭了幾聲。
歐陽大娘聽得目瞪口呆,但地府轉世的傳說她本來就深信不疑,兒子雖然說得離譜但她素知兒子不會撒謊,竟是信了八九分。
“後來,想是那孟婆給我的茶太淡,過了幾天之後我就漸漸記起了那個世界的事情。”瀟瀟見母親似乎信了,決定扯個更大的淡,“在那個世界的時候,我讀到了關於我家曆史淵源的書。”
“那個世界還有關於咱歐陽家的書?”這有點超乎了大娘的理解範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