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江湖,再見(1 / 3)

(1)

武文烈下了一道命令,將七王爺的屍體,掛在中州城牆上,讓廣大百姓隨意觀看。

起初有些大臣認為這樣做不妥,容易讓人恥笑。武文烈道:現在還能封住天下人的口嗎?七王爺的秘密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在民間造成的惡劣影響,你們難道不知道嗎?如果現在不讓百姓們出出這口惡氣,遲早他們會揭竿起義,殺奔到皇宮之中。

一位大臣道:聖上您言重了,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何來造反之有啊。武文烈道:難道非要等到全天下的百姓殺到中州,你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嗎?

這番話讓這位好心的大臣說的無話反駁。

最後武文烈道:防範於未然啊,凡事都是有代價的。不讓中州百姓解解心頭之恨,遲早要亡國。見到武文烈這樣說,大臣們不再多嘴多舌,害怕引火燒身。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安撫人心。同時也讓一些心術不正的官員得到警惕,別那麼猖狂地壓榨百姓。這個時候人心所向比什麼時候都重要。武文烈是這樣認為的,同時也是這樣做的。

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的中州老百姓們,簡直不敢相信七王爺會有這樣的下場。於是他們紛紛購買鞭炮燃放慶祝。並高呼武文烈萬歲,萬萬歲。

七王爺的屍體在城牆上,整整掛了七天七夜。每天過來觀看的百姓,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由於人滿為患的原因,一度把這條街都堵塞了。後來朝廷不得已才把七王爺取下來火化。下葬的規格跟尋常百姓一般。

七王爺的屍體取下當天,便有三具屍體掛在城牆上,經過圍觀百姓的辨認,才知道這三人分別是,胡中軍、宋玉昆、趙朝鳳。他們的死因不言而喻。老百姓心裏麵都懂。要不是他們平常壓榨剝削百姓,他們會落得如此下場嗎?有人這樣說道。

百姓們希望這樣的貪官汙吏,一天掛上去一個,並且命令其他中州城內的朝廷命官,下完早朝之後,過來觀看,時間還不能太短,最起碼也得一個時辰。並且在觀看之後,再寫一份觀後感。貼在城牆上。

三天之後武文烈又把萬羽和在獄中斬首,同樣掛在城牆上,展示眾人。萬羽和活著的時候,影響力沒有七王爺的大,死後也是如此。

中州的老百姓對萬羽和不了解,所以萬羽和的屍體幾乎沒有人觀看。不過還是有不少人紛紛感歎:真是惡有惡報啊。還是蒼天有眼啊。

本來武文烈想把萬羽和終身囚禁,但是害怕夜長夢多。要是萬羽和越獄而逃,那無異於放虎歸山。現在自個已經占了上風,如不將其斬草除根,一旦讓萬羽和得了勢,那萬羽和可不給自個活命的機會。武文烈始終認為人心難測,尤其像萬羽和這樣的人。

遠在青龍城的陳飛虎給武文烈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青龍城的百姓知道萬羽和已經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懇求皇上把萬羽和的屍體運回青龍城,讓青龍城的百姓解解恨。畢竟萬羽和壓迫他們十幾年了。武文烈覺得要求不過分,便欣然同意。

陳飛虎見到七王爺與萬羽和的下場,感慨良多,便又一次給武文烈寫了一封信,希望武文烈允許他告老還鄉。這一次武文烈沒有拒絕,欣然同意。

吳青在中州的時候,親眼見過七王爺的下場,不由自住地聯係到自個身上,武文烈連他親弟弟都敢下手。自個就是把孫小聖如期帶到他麵前,要是他事後翻臉,不放過自個,自個又能如何啊。結果還不是難逃一死嗎?想到這裏,吳青決定逃亡到邊塞,安度晚年。從此再也不踏入中原半步,以免喪命。

吳青在路上還是與孫小聖見麵了,地點是在鄉下的一家酒店。本來吳青準備往北走,孫小聖往南走。孫小聖一眼看出對麵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吳青,吳青也一眼看出對麵坐的是敢殺敢拚的孫小聖。

孫小聖不知道吳青此行的目的。吳青也不知道孫小聖此行的目的。

吳青請孫小聖喝了一碗酒,孫小聖沒有客氣,接過來,便一飲而盡。

吳青道:你那把大火燒的好啊。

孫小聖道:好在哪裏?

吳青道:你把壓抑許久的民憤給徹底點燃起來了。

孫小聖道:其實民憤根本不用點,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他們就會自燃。

吳青道:說的好。

孫小聖問道:你是剛從中州過來的嗎?

吳青如實相告。

孫小聖又問道:如今你又攬上什麼大買賣了啊。

吳青沒有如實相告,輕描淡寫道:中州有個大財主給我一千兩銀子,讓我前往邊塞追殺一個人。

孫小聖端起酒杯道:祝你馬到成功。

吳青道:那就借你吉言了。

倆人同時一飲而盡,快意瀟灑,氣度非凡。

孫小聖又問起七王爺的事情,吳青把自個知道一五一十地告訴孫小聖。孫小聖疑惑不解,為什麼一開始,武文烈想方設法地庇護七王爺,而現如今又把七王爺掛在城牆上。這些問題沒有對吳青說。孫小聖認為說了也白說,吳青才不會關心這些國家大事。

最後孫小聖又問起關於萬羽和的事情。吳青把萬羽和在青龍城被俘,到押解到中州,以及被武文烈斬首在大牢之中,十分詳細地敘述一遍。

孫小聖聽完不發一言。感覺萬羽和罪有應得,本來就該是這個下場。

吳青臨走的時候,告訴孫小聖今生萬不可再去中州。孫小聖沒有問為什麼,便答應下來。吳青告訴孫小聖,他這回到了邊塞。就不會來了,孫小聖同樣沒有問什麼。

吳青走後,孫小聖還是沒有聽從他的話,便動身繼續向著中州的方向前進。原因是:孫小聖第一次聽到關於七王爺與萬羽和下場的傳聞的時候,感到吃驚。起初不敢相信。聽到吳青的話,才信以為真。始終想不明白的就是,武文烈怎麼改變注意懲罰七王爺。

既然這回七王爺真的得到應有報應,孫小聖心裏塞滿了安心與喜悅。唯一令孫小聖感到遺憾的就是,萬羽和也沒有逃過武文烈的毒手。這個消息讓孫小聖的心裏突然有一種接受不了的感覺。他心想,我還有好多事情沒有詢問萬羽和呢。如果萬羽和死在龍嘯九天的劍下那該多好啊。

既然他們倆人已經得到應有懲罰,孫小聖還是決定返回中州,把孤劍訣與一刀斬跟《刀劍風雲錄》交付給皇上文烈。決定從此退出江湖,遠走天涯。

沒到中州之前,孫小聖先來到萬劍山莊的舊址跟前,磕了三個響頭。望著滿眼的廢墟與荒草,他就不由自主觸景生情,追憶起許多往事,而且還曆曆在目,便默默無言落淚。他想起父親在世的時候萬劍山莊是何等的輝煌,今朝落得如此淒涼,心裏便感到無比地痛心疾首。凡事不能對比,若是一對比,肯定有人喜有人憂。他知道他的本事不如父親,想要恢複萬劍山莊往日的壯觀,已經不可能。孫小聖回來的目的誌不在此。

現在他回來,就是告訴父親,他的大仇已報,仇人已經得到應有的下場。雖然這些人沒有死在龍嘯九天之下。皆被武文烈誅殺。關於這一點,孫小聖還是十分豁達與看得開。無論仇人被誰所殺,隻要自個的仇人能被殺,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孫小聖告訴父親,他已經聽從覺空長老的遺言,決定把《刀劍風雲錄》與孤劍訣一刀斬,一並交給武文烈。讓他發掘出寶藏,並且讓發掘出的寶藏造福於民。孫小聖還想告訴父親,即使現在自個還是被武文烈通緝,但是自個並不怪武文烈。原因是武文烈誅殺了七王爺。告訴完父親這一些之後,孫小聖又磕了三個響頭。臨走之時,唯一令孫小聖遺憾的是沒有把七王爺謝忠周等人的頭顱拿過來祭拜這些亡靈。

孫小聖離開傷心之地,就出發到天龍寺。當到了天龍寺山門前的時候,讓他大吃一驚。曾經被燒毀的天龍寺已經重新在原址上蓋了一座。經過觀察,孫小聖發現,新廟比原來的那座還要壯觀還要雄偉。裏麵已經有許多和尚與百姓,香火十分旺盛。

孫小聖心想一定是武文烈所為,其他人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能力,詢問之後,果真如此。找到覺空長老的新墳墓,孫小聖跪在地上,點燃香,便磕了三個響頭。道:師父,萬羽和已經得到應有的下場,您也該瞑目了。現在我就按照您的遺言把《刀劍風雲錄》與孤劍訣一刀斬一並交予武文烈,從此我就隱退江湖。說罷已經是淚水連連的孫小聖還是嗷嗷大哭起來。

路過的人,見到如此,不解其意,觀看良久,又都紛紛離去,孫小聖自覺失態,便停止痛哭。下山而去。目的地不是別處,而是是中州。

(2)

武文烈把七王爺與萬羽和的屍體掛在城牆之後,果然收到了他意料之中的效果。見到百姓紛紛擁護自個,他就索性把中州城內的幾個特別出名的貪官又一網打盡,隨之,皆掛在城牆上,這讓中州百姓再一次看到了武文烈的手腕是多麼的剛烈與正直。

自從七王爺伏法之後,中州百姓猶如撥雲見日,認為大武帝國在武文烈的統治之下,一定繁榮昌盛,蒸蒸日上,同時他們也對未來的好日子展開了無限憧憬。他們還將武文烈比作當代李世民,是個百年一遇的明君。他們能活在武文烈的時代,都是祖上積了大德。

武文烈已經收獲了民心。現在讓他唯一感到棘手的就是吳青追殺孫小聖至今沒有消息,不但沒有任何進展,連吳青也不知道在於何處。武文烈深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於是把通緝萬羽和的榜文換上孫小聖的名字,頒布下去。已有半月有餘,不見任何收獲。

之所以沒有將孫小聖捉住,武文烈也知道是什麼原因,孫小聖武藝高強,劍法驚人,已然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一些江湖上的小嘍羅根本就不是孫小聖的對手,不僅喪命於孫小聖的劍下,同時也助長孫小聖的威名。

想想這些,武文烈還是一籌莫展,無可奈何。不過他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哪怕孫小聖身上沒有《刀劍風雲錄》跟孤劍訣一刀斬,也要把他消失在人世間,武文烈暗暗發誓一定要把孫小聖除掉,不除,他會夜夜做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