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寺前遺孤,娟刻其名(1 / 2)

華安寺內,四百多名僧客正在進行藥石(晚飯的意思),很快便有人吃完退了出去,僧人吃飯是不會說話的,這不僅是規矩,而且也是他們對食物的無比尊重。

華安寺的規矩很多,但有的隻是限製於方丈,有的限製於其他僧人,正如這條:方丈在過齋,也就是食用完齋飯後需等在桌前,一方麵需要監督還小或是剛剛進入寺廟的僧人給予警戒不允許說話,另不許浪費糧食。

當然普通僧人還是好點用過晚飯後都是自修時間,可以在寺廟裏外逛逛,消消食,也可朗誦經文,抄寫經文。

智寂大師端坐桌前,看著弟子們食用晚膳,突然門口出現兩三個年輕點的小沙彌抱著華貴高奢的絲綢質感的繈褓,進入了齋堂。

智寂大師看著著急跑來的三人,站起身來,不動聲色的揮了揮手,帶著三人出了齋堂。

智寂大師從小沙彌手中接過繈褓,問到:“這是哪裏來的孩子,你們可曾見過他的父母。”

抱著繈褓的小沙彌說到:“弟子們吃過晚膳後,許是撐著了,想到寺廟前走走消消食,便見到此繈褓放置在門口,未曾見過有人來過。”

智寂大師連忙抱著孩子走出了寺廟,在門口智寂大師來回踱步,卻未在這月色裏看到何人來過,或是怕繈褓中的嬰兒受到風寒。

智寂大師抱著孩子進入了寺廟,進到了僧舍,智寂大師早年忘卻紅塵,遁入空門,未曾照顧過年幼的孩子,他把住持和幾個長老叫來。

好在,皈依佛門比較晚,年齡比較大的觀真長老,曾在紅塵中對照顧嬰兒還是有幾分見解,找了幾個小沙彌前去尼姑庵中找幾個會照顧孩子的尼姑。

不知過了多久,小沙彌帶著兩個年齡挺大的尼姑來到了華安寺,當然尼姑是無法給予嬰兒奶水的,方丈在出門前就讓沙彌去山下村莊的村民借了羊奶。

華安寺是當地大名鼎鼎的佛寺,自己靠天吃飯的農民們,不僅相信佛,而且也曾受到僧人們的幫助,對於羊奶,他們還是不吝嗇的。

繈褓中的孩子在大家長時間的忙碌中,也醒了過來,或是害怕或是餓了,小孩大哭著,等到尼姑將羊奶一小口,一小口的喂入孩子口中,不知喂了多久,嬰兒才甜甜的睡去。

智寂大師說到:“多謝師太,這孩子不知為何被遺棄在寺前,佛信因緣,這孩子就得收留下來,但是我們不會照顧嬰兒,還請兩位師太今日留下來照顧這個孩子。”

兩位師太中年紀較長的說到:“主持交代了,嬰兒或可在夜裏啼哭,怕方丈和門下弟子都不會照顧,如果可以我們可留宿一晚”。

智寂大師聽到後,又連忙感謝師太和住持,並讓小沙彌前去收拾客房,為二位師太收拾住處。

(華安寺也經常收到香客們的拜訪,當然在特殊情況下,也會打開客房讓香客們暫時留宿)

經過長時間的折騰,本來高掛的月亮也落下了枝頭,方丈遣散了眾人,因為明日還要早起誦經,對於他們來說,這孩子的出現,已經讓他們折騰到很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