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是旅遊。”王鋒重重點了下頭,“觀光、娛樂、享受,物質滿足後的自我精神需求,這就是旅遊的本質。而在旅遊的過程中,遊客總免不了衣、食、住、行,購物、娛樂、拍照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需求。
以咱們斜灘而論,旅遊資源其實是極其集中豐富的,自然景觀有金雞嶺、百丈漈瀑布、五龍過溪、馬尾飛淙、坑底龍井、鯉魚溪,文化景觀有千年古刹三峰寺、全國幾乎絕跡的廊橋、陳氏宗廟、白雲觀、馮夢龍塑像,兵家要地車嶺關、絕險光,以及陳、張、何、周四巷和因他們所建的各具曆史文化特色建築的古樓街、板頭街。從風俗習慣上而言,我們斜灘更有因水路形成的龍灘槽文化和海洲省唯一具有的趕集習俗。
清朝宋際春《詠斜灘》詩雲:嶺勢從天下,灘流委地斜。風煙團一市,竹木繞千家。夜劇村偶逢,春寒縣閉衙。鯉燈今夕見,百裏最繁華。可惜解放後,斜灘受限於山區,水位下降,交通不便,資金不足,這繁華卻是不再了。”
王鋒輕輕的歎息,事實上在曆史上,斜灘是極其繁華的,乃是寧安地區經濟最繁榮,商業最發達的地方,茶葉、花菇遠銷海內外,讀書進仕的何其之多。
震驚,這是沈有義現在僅有的念頭。如果說之前隻是詫異,那麼現在他是真的完全被震撼了。一直以來他都以為王鋒跟普通十五六歲的少年人一樣,成績不好,不懂事。可是今天這一番話卻完全打破了他的看法,這樣的想法思維不說少年人就是他這般年紀經曆也不一定就能具備。
“好小子,真真出息了,以前是小舅小瞧了你啊。”沈有義重重拍了下石桌,他清楚以傳統的方式來衡量王鋒並不合適,感歎著道,“說的好,說的好啊,我確實是燈下黑。”
王鋒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有些表現過度了。這樣的觀念在二十一世紀很普通常見,可是放在這個年代無疑是一道驚雷。不過王鋒本意就是要改變小舅的固有認知,這樣以後自己有什麼想法意見,小舅不說重視至少也會好好的考慮。
“小夥子,很了不得哦。祖輩都說咱們斜灘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果然不欺我。”說話的是個中年人,國字臉,兩眉斜飛入鬢,雙目炯炯有神。
王鋒初一看,卻是一愣,這人看著怎麼這麼熟悉,似乎在哪裏見過。驀得如同亮光閃過,王鋒卻是想起來了,這不是在自己那個時空的海洲省省委書記周玉樹嘛,隻不過那時的他已經是知天命的老頭了。隻是他現在怎麼會在這裏呢?
當王鋒的目光落在他手上牽著的小女孩周曉玲時,王鋒就明白了。周曉璐的叔叔,周玉明的堂弟,這明擺著就是已經搬遷出去多年的周氏子弟,逝世多年的周培雲中將的子孫嘛。當年王鋒還奇怪,被一把火差點燒個精光的周玉明家後來居然成了省十大傑出企業家。現在想想,有這麼個堂弟在,還有什麼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