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古時斜灘鎮曾有位財主,名張小和尚,雖家道富饒,但為人卻十分吝嗇。一日他突然染上一個怪病,吃不下也睡不著,遍求各方名醫,病情始終未見好轉。正當他焦急萬分之際,某日突然有位方士來訪,聲稱可以為其卜卦解難,頗有靈驗。
卦既成,方士指著卦對張小和尚說:“卦象說得很清楚,這是妖魔在作祟,破得妖魔,病即愈”。張小和尚請示破妖魔之法。方士稱,破妖魔之法很容易,“隻要你肯破些財,在你門前河道兩旁的兩塊鯉魚地塊(形似鯉魚狀)間架上一座橋梁供人踐踏行走,妖魔即破,你的病亦立即可愈”。方士說罷,即揚長而去。
方士鶴發童顏,說話鑿鑿可信,飄然而去,又不取絲毫報酬,不由你不信。第二天一早,張小和尚就請來了十多位工匠在他那兩塊最寶貝的鯉魚地塊上打樁開始了造橋工程。但是不知是什麼原因,十幾個精壯小夥子樁打了七天七夜,所有樁不斷即折,一根樁都沒有被打進土裏去。第八天,時到晌午了,樁仍然沒有一根打進土裏。正當大家焦急萬分時,張家新來的一位燒飯丫頭送飯來了,她看到大家那副滿頭大汗、狼狽萬分的神情不禁笑了起來,說:“讓我來試試吧”!
說完,就擼起袖口,掄起大錘,隻在樁木上輕輕地敲了三下。說也奇怪,這樁木竟隨著錘聲,嗖、嗖地鑽進了土中。樁打成,這時隻見河裏突然浮起了兩條渾身是血的大鯉魚。大家明白了,原來是兩條鯉魚精在作怪。正當大家回過神來準備謝謝這位燒飯丫頭時,她卻不見了,化作一朵彩雲離開了大家。橋成後,大家為了紀念她,但是大家又不知道她是什麼神仙,因此就隻能用“飛雲”兩字命名了這座橋。由於這個傳說,橋下的溪流也被叫做鯉魚溪。
飛雲橋是斜灘鎮僅剩的四大廊橋之一,據說是本地陳、張、何、周四大家族中的張氏祖上所建,成於元末明初。小時候王鋒和巫阿忠就經常在這裏嬉鬧,吸引他們的並不是橋本身,而是橋下那些鯉魚。
“我說瘋子,沒事跑這裏來幹什麼啊。你不會又想下河摸魚吧,我可告訴你這事打死我也不幹。”
巫阿忠叼著小煙,趴在廊橋的窗口,望著橋下的溪流,不住晃著腦瓜。
王鋒戲謔的說道:“你這話說的,我像哪種人嗎?”
巫阿忠撇了撇嘴,道:“什麼像不像的,壓根就是。你這家夥從小就焉兒壞,我都不知被你騙了多少回了。”
王鋒聽了不由一陣大樂,說來這也有個故事。南方人打小就能下水,八十年代的時候,小孩下水那都是光著屁股的,七八歲的年齡又不敢去主河道龍灘,也就隻能在鯉魚溪玩狗刨。由於祖輩的規矩,這鯉魚溪的鯉魚是不允許捕捉食用的,久而久之,這鯉魚竟然變得不怕人了,你要一下水,祂們就往你身上湊。
當時王鋒就跟巫阿忠說,昨天玩兒的時候我的小*雞*雞被鯉魚唆了幾下,老爽了,要不你也來試試。巫阿忠信以為真,還真就這麼幹了。要知道這鯉魚溪的鯉魚個頭大的有十幾斤,小的也有兩三斤,被唆幾口,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小孩子不知輕重,結果巫阿忠當時就被唆得哇哇慘叫,小鳥也因此腫了好些天,每每想起這個事巫阿忠那個糾結啊。更慘的是這事看到的不止一個,害的他好久都沒敢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