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動物的怪異行為(1)(3 / 3)

形形色色的發光魚,發光的位置不同,發光的器官不同,發出的光色也不同。這些魚會發光是因為體內有發光細胞,或是發光器內有發光細胞。

發光魚的腺細胞分泌液裏含有磷,磷被氧化後就發出了光。至於魚類發光的目的,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引誘獵物和迷惑敵害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海洋中,除了發光魚之外,還有大量其他的發光生物。在熱帶海洋中,有一種“夜光蟲”。這是一種直徑不超過2毫米的小蟲,它滴溜溜像顆小珠,珠麵有個深凹,那是它的嘴巴,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它長著一條長長的、有橫向條紋的觸手和短短的、有縱向條紋的纖毛。這種微小的熱帶生物能發出磷光。

就在這種微小的生物身上,還寄居著數以百計的“微鞭毛菌”。微鞭毛菌體內含葉綠素,就像普通綠色植物一樣,能從周圍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澱粉,而其能源,就是夜光蟲的磷光。就這樣,夜光蟲給微鞭毛菌供應二氧化碳和光能,而微鞭毛菌則把合成澱粉時產生的氧供給夜光蟲。這種共生真是“合則兩利”,相得益彰。

深海裏的小蝦,它們嘴邊有著一種特殊的腺體,遇到險情,那腺體能分泌出發光的液體。小蝦一般是成群聚集的,成群的小蝦分泌發光的液體,海水裏便亮起一片光幕,當威脅著小蝦的大魚還在暈頭轉向時,群蝦早已一哄而散了。

而有些動物隻是在身陷絕境、千鈞一發的時候才發光逃命。像剛才談到的小蝦,有時被一條魚咬住了,它迅速噴出發光的液體,那魚被突然在嘴邊閃起的光亮一嚇,微微一鬆口,小蝦便一下子逃掉了。

威廉·比勃是一位深海探險的先驅,他曾乘潛艇潛入海洋深處,透過舷窗玻璃,親眼看到一條發著微光的蠕蟲被大鯊魚咬成兩段。尾部的半條,突然變得明亮起來,在海水裏顯現得清清楚楚,鯊魚上去,幾口便吞了下去,回頭再找頭部半條,早已光滅影杳,躲進黑暗裏去了。大多數蠕蟲,都能夠再生它失去的尾部,就像蜥蜴斷尾能再生一樣。

毒蛙殺象

看了這個題目,恐怕誰也不會相信,青蛙怎麼可能殺死大象?要說奇就奇在這裏,怪也怪在這裏,同時這也是一個讓人費解的謎。

事情發生在非洲的肯尼亞。

時間是1968年12月3日上午,地點是在肯尼亞與坦桑尼亞接壤的塞利吉泰平原。在這個平原上,生活著許多野生動物。這裏已被肯尼亞與坦桑尼亞兩國政府共同確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也就是國家公園。

這一天,公園中的警察漢尼頓和動物保護局官員海尼在進行例行巡邏時,發現有5隻大象倒在沼澤地的邊上,不停地呻吟。起初兩人都認為是有人盜獵,可走近前一看,身上沒有中彈的痕跡。海尼趕緊拿出急救箱,給每一隻大象打了一針強心劑和止痛針,可大象還是呻吟不止。兩人麵對大象,麵麵相覷,束手無策。不一會兒,5隻大象一個個地斷了氣。

他們在死象身上檢查來檢查去,終於發現了秘密,在每隻大象的脖子上,都有五六隻20厘米長的大青蛙,它們把嘴巴深深地刺進大象的脖子裏,還不斷吐著黃褐色的泡沫。原來大象是被青蛙給殺死的!漢尼頓趕緊用無線電向總部報告這件奇怪的事情,並請求派醫生來支援。

5分鍾以後,一架直升機載來了公園裏醫術最高的醫生克裏斯。克裏斯查看了現場,深感驚詫,覺得不可思議。他讓漢尼頓和海尼去抓幾隻青蛙,帶回去研究。可當他們兩個捉住青蛙時,都不約而同地驚叫起來,像觸電一樣把抓在手中的青蛙扔掉。

“怎麼回事?”克裏斯問。

“青蛙有毒刺。”他們兩個異口同聲地說。

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捉到了幾隻大青蛙,帶回了實驗室。克裏斯經解剖發現,這種大青蛙膚色黑中帶綠,蹼分成三叉,每個叉都像刀一樣鋒利,背上長滿了毒刺;最奇怪的是它們的頭部都長著又粗又尖的角,不斷冒出一種難聞的黃褐色的汁液。經分析,這種黃褐色的汁液比非洲眼鏡蛇還要毒上4倍。難怪那些大象會死於非命。他們把青蛙製成標本,陳列在肯尼亞國家森林公園的展示室裏。從那以後,這種有毒的青蛙再也沒有出現。

讓人不解的是,這些青蛙身上為什麼會帶有毒素?它們是從什麼地方來的?為什麼又突然消失了。

青蛙的集體自殺行為

在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附近,有一個小鎮,大概隻有50多戶人家。別看它小,卻很出名,出名就出在那高超的烹食青蛙的手藝上。烹食青蛙的習俗,在這裏已有上百年的曆史。也許是由於這個小鎮沒有節製地捕殺青蛙,惹怒了青蛙世界,它們組織起來,向這個小鎮進行了一次大示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