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整備前陸軍在多個方向展開兵力,特別是以支隊的形式派遣混編部隊,造成一部分營的步兵連分散到各個區域,造成部隊訓練、人事和補給不便,在這次整備中全部予以整頓。重新配備。
取消過去的各種派遣軍和支隊番號,常設的方麵混編支隊隻保留3個:山東支隊(司令部設濟州島)、台灣支隊(司令部設高雄)和越南支隊(司令部設鴻基)。
經過調整之後,陸軍10個步兵營的常駐營地如下:
第1步兵營,駐地臨高市馬嫋堡。兼教導隊。
第2步兵營,駐地三亞市榆林堡。
第3步兵營,駐地瓊山縣海口堡。
第4步兵營,駐地濟州島城山堡,隸屬山東支隊。
第5步兵營,駐香港島。
第6步兵營。駐高雄市鳳山堡。隸屬台灣支隊。
第7步兵營,駐鴻基堡,隸屬越南支隊。
第8步兵營,第9步兵營,第10步兵營,暫駐香港,廣東攻略結束之後再安排常駐駐地。
參加兩廣攻略的陸軍編成為華南軍。華南軍司令部設香港島。前指先設香港,隨著戰役展開將遷至廣州。華南軍的具體編製為:
軍長兼參謀長:席亞洲。
第1混成旅,旅長:朱鳴夏。轄第3、第8步兵營。野戰炮兵3個連,工兵1個連。
第2混成旅,旅長:遊老虎。轄第5、9、10步兵營。野戰炮兵3個連,工兵1個連。
第3混成旅,旅長:付三思。轄第1步兵營。野戰炮兵2個連,工兵1個連。
其餘炮兵、工兵和輔助部隊,由軍掌握,視情況加強給各旅。
廣東大區警備令員兼國民軍廣東大區總隊長北緯。指揮所有國民軍部隊和偵察總局派往廣東的特偵分隊。之所以把這位老偵察兵派去擔任這一職務,目的是為下一步的社會改造提供“尖刀”。比起自成一統的野戰軍,行政機構可以直接指揮調動國民軍,反應速度較快。
雖然薛子良在伊拉克幹過治安戰,在專業上堪稱第一尖子。但到17世紀的中國華南來幹治安戰未免水土不服,他這幾年的工作成績主要是在組織建設和專業訓練上,實際作戰組織和指揮大多還是北緯負責的。
會議指出,攻占廣東,乃至廣西全境在軍事上均不是難題。難在攻下之後要“消化好”,要“打進去,站穩腳跟”,特別是不能讓“土豪劣紳架空了政權”,要“確保建立新社會秩序”。因而放在全體“北上元老幹部”麵前的任務是“沉重的”,而新區的環境複雜程度又是“空前的”,元老院能給與新區政權的支援是“竭盡所能的”,但是要更多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放手去做”……
蕭子山知道之所以對兩廣攻略傾注於如此大的精力,一是要轉移元老的注意力:登陸五年來,元老院的暮氣已顯:臨高已經成了一個“小天堂”,生活條件蒸蒸日上,原來準備改天換日的“革命幹勁”已經被消磨的差不多了,元老們要麼安逸於過自己的小日子。要麼在內部撕逼爭權奪利。元老們漸漸的開始注重起“享受”和“逼格”起來。紋章院其實就是這種思潮的體現。
再者元老們的年齡漸長,元老院中人數最多的是d日年齡在二三十歲的這群人,現在都要麼年近三十要麼已經三十出頭,青年人的銳氣漸消,中年人的圓滑漸長,再這麼內耗下去,怕是元老院還沒衝出海南就已經腐朽墮落了。所以要不斷的運作國家機器,流水不腐,戶樞不蠢,隻有不斷的元轉,這台本時空最強的機器才不會生鏽,增強上下和諧,恢複運轉的活力。
其次也有轉移工業基地的要求在內。海南島不是一個適合建立大工業的地方。盡管它的資源豐富,地理條件也有優勢,但是缺少足夠的水資源成為工業規模擴展的主要瓶頸。海南幾乎沒有哪個縣算是水資源特別豐富,境內缺少大的江河。臨高境內的馬嫋鋼鐵公司苦於水資源不足,在枯水季節的無法保持全產率生產。而臨高爆發性工農業增長和隨之而來的大量人口使得原來就顯得不怎麼寬裕的水資源進一步緊張。(未完待續。)
3478/1812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