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兩岸都是山區,上水船隻又需要拉纖緩行,難怪是水匪雲集的狩獵場。長江中水匪最為猖獗的,也是宜昌以上到重慶的三峽江麵。
看起來廣東的事情十分棘手啊。索普心想,我們要麵對的社會民情比在海南島複雜一百倍都不止。就說這小三峽兩岸的漫漫群山,即使在21世紀也可以作為“徒步野營”的去處,更別說開發度更低的17世紀了,說不定這山裏還有華南虎……
過了大鼎峽就進入了小三峽中的精華:羚羊峽。在三峽之中,羚羊峽山最高水最深。它由羚羊山和爛柯山夾西江而成。爛柯山主峰爛柯頂海拔904米,峰巒疊嶂,怪石嶙峋。羚羊山主峰龍門頂高615米,山高坡陡,緊逼江岸。綿延起伏翠綠的群山蜿蜒傾瀉於峽穀之中,以其險、奇、峻、秀稱雄於三榕峽、大鼎峽之首。
然而這裏的水勢更為湍急,峽路更險。纖夫登岸弓俯著腰背,一步一個腳印攀樹木、挽峭壁陡崖慢慢地前進,二十裏水程卻要行程三天。夜間不能上水,隻能泊船過夜。兩岸猿啼虎吼,有一晚他們還聽到極其淒厲的慘叫救命之聲,令人喪膽。
總算一路平安無事,這一日終於來到了峽口,這裏已近肇慶府城,江麵平靖許多。峽口南北兩岸都有山寺,兩寺隔江鼎立,僧侶隔江呼喚,聲蕩江峽,頗有情趣。
夜幕降臨,漁船在水汊中泊舟過夜,便有江風漁火,夜半鍾聲的實況。所以這裏是曆代文人墨客來往肇慶的必遊之地。
此地地勢險要,是進入珠三角的咽喉要地,清代曾經在這裏設過海關,桂係軍閥在此地修築過控製江麵的炮台。
如果廣東或者廣西的明軍要阻止伏波軍西入廣西,肇慶小三峽必然是他們選擇的防線。不過他們能使用什麼手段呢?如果用火炮的話,南北兩岸設置紅夷大炮倒是可以封鎖江麵,但是抵擋不住伏波軍的炮擊和海兵登陸突擊的,要說沉舟阻塞江麵,這裏的水又太深了。
肇慶是大明兩廣總督的駐地,如今在城裏當總督的正是那位以招撫出名的熊文燦。不過由於元老院海軍突襲廈門,擊斃鄭芝龍,事實上已經摧毀了鄭氏集團,隨後又逼得劉香集團退守潮汕,最後在內外交困中不得不投降。熊文燦的“招撫鄭芝龍,寧靖海疆”的功績就遠沒有曆史上那麼顯赫了。當然,這並不妨礙他把劉香集團的覆滅算在自己頭上,為此還和福建巡撫鄒維璉鬧過一陣小小的不愉快。最後以奏報的時候四六開了賬。
以他的一貫作風來說,執委會對他居然沒有派人來“招撫”感到驚訝,原本大家以為這是必然的,關於是否“就撫”,“如果就撫談什麼條件”在元老院都是有過相當激烈的討論的。但是招撫的使者始終沒有出現。這大大出乎執委會的預料,也出乎元老們的預料。
對外情報局在總督衙門安插的坐探層次太低,接觸不到熊文燦的核心圈子,無法了解他的決策思路。不過這三年來熊文燦施政內容來看,他主要是在給敗戰之後的廣東軍隊“擦屁股”。
廣東和京畿門戶遼東不同,沒有朝廷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援,隻能靠自籌。幸好廣東在明末還算是太平富庶之地。不至於需要像中原一樣敲骨吸髓一般的搜刮。
澄邁戰役和隨後的珠江口戰役幾乎摧毀了全部廣東明軍的野戰部隊,除了腐朽不堪的衛所軍之外,野戰主力的營兵幾乎全軍覆沒,廣東隻剩下南粵副總兵和防瑤參將的部隊還算完整。熊文燦招撫流亡,招募新兵,又重建了在珠江口全滅的水師……總而言之,他的一切工作都符合一個總督的應盡的義務。
對外情報局推測,熊文燦在沒有整頓好廣東的防務之前是不會和元老院談招撫的事情,畢竟招撫也是要講究實力的。
“可惜呀,熊總督,這個功績輪不到你了。”索普在端坐在前艙,望著黑黝黝的江麵,暗暗想道。
索普知道肇慶的兵力不多,能稱得上“軍隊”的,隻有總督的中軍標營還少量在西江上巡航的水師。這對裝備精良的海兵隊和內河炮艇來說算不上什麼阻力。(未完待續……)
ps:注:其實此時兩廣總督正駐廣州。明代有兩廣總督以來就隻有崇禎前中期的幾年是在廣州的,其他時候都在肇慶。現在為了劇情需要設置為仍舊在肇慶。
3478/181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