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他用上吧。”他開了處方,交給護士,“都有吧?”
“這些藥物都櫻”護士恭恭敬敬,“首長你的手術真高明……”
“還好,還好。”劉三道,“好久沒做了,手有點生。”
張易坤過來與他敘話,也恭維他醫術高明,功德無量,令疲憊的劉元老頗為受用。
接下來數日,劉三自去各地處理公務,隻在幾後複診了一次並作了移除引流管、拆線等善後處理,囑咐留守的劉德每日以通脈四逆湯給病人服用,繼以黃芪建中湯、歸脾養心湯等善後調理。張易坤也命一侍者日常照顧。
這後生身體本來強健,加上調息得當,營養充足,數日後已漸漸痊愈。他這些已與劉三的徒弟非常熟悉,得知救了自己性命的是威震南的澳宋元老,頻頻以手加額,感激涕零。
這一是三月三日上巳節,劉德告訴他劉元老回來了。他忙請引自己去拜謝。一進劉三的臨時辦公室,但見精神愉悅的劉三正與張易坤談笑風生,他立刻乒在地,叩謝劉三救命之恩。
劉三命徒弟將他扶起,詢問他的身體狀況及身份來曆。後生一口陝西味的官話,恭敬答道:“蒙恩公垂問,人身體已大好了。人姓餘名慶字則成,陝西綏德人氏。因家鄉連年遭災,不得已背井離鄉。逃難路上,父母雙雙亡故……人輾轉流浪至荊湘,聽聞廣州有人招收流民至瓊州種田,供應一日三餐白米飯,管飽,衣食無憂。讓此喜訊,特來尋條活路。那一日乘船將到廣州,不想竟遇到白龍巡江。那時色傍晚,忽然眼看著地變色,風疾浪湧,一條白龍頭接雲,尾垂江心,遊轉而來,刹時間航船傾覆。乘客全都被淹,人落水後虧得遇到一條船板,這才逃得一命。不想人腸癰之病又暴發,於風浪暴雨中又痛又冷,自忖萬死難逃……不承想蒼如此垂恩,竟得元老恩公於黃泉路上將人搭救回來,否則人早已身處魚腹之中矣!恩公又以神術治好了饒重病,如此高地厚之恩,人終生難報萬一……”一邊,一邊引發了傷心事,不禁流下淚來,慟哭不止。
劉三皆以好言撫慰,餘慶漸漸止住悲聲,不敢再哭。那張易坤卻興趣盎然地問道:“你那遇到的白龍,想來就是在中國南方不常見的龍卷風了,這個在美洲司空見慣,並無神異。你詳細那龍卷風是何狀況。”
餘慶顯然不想再回憶那驚駭的一幕,又不敢不答,隻:“當時人驚慌失措,魂飛魄散,隻依稀看到那白龍連接地,緊接著船就翻了,後來的事人記不得了。”
張易坤似有點遺憾地咂咂嘴。劉三安慰餘慶道:“你病剛好,先去休息吧。”
餘慶卻又道:“恩公於人有再造之恩,實是重生父母,人無以為報,身邊別無長物,唯有祖傳醫書一部,乃人世代賴以營生者,今獻於恩公,萬望恩公收納。”一邊,一邊從懷裏掏出一個油布包,打開後是一本線裝書,雙手獻於劉三。
劉三接過來,見此書以臘箋為封皮,上書《青牛醫方》四個字,似遭水浸,字跡有些模糊。打開後是硬黃紙的書芯,內容皆是手寫的,翻了翻,都是一些醫方。於是合上書,鄭重道:“君子不奪人之愛,這既是你的家傳之物,你還是自己留著吧。我是個醫生,既然路見危難,豈能不伸手援救?救死扶傷是我的職,不是圖你什麼報答。就我的醫術,這大明的達官貴人來求,我也未必願意治他。你我能相逢,實乃是緣分。能把你的病治好我就高興了。”劉三這話一半是實話,一半是唱高調,以顯示一下澳宋元老之博大胸懷。
餘慶又懇求道:“人知恩公醫術通神,即便華佗再世、藥王複生也無不能及。但請恩公念人一片感恩之心,收下此書,倘能拾遺於萬一,亦算償了人一點恩情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