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d。還是最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群狒狒!”盧炫罵了一聲。不過奇怪的是,雖然程詠昕最近一直在埋頭打字。卻沒看到bbs上有她什麼長篇大論,隻有一些評論回帖,都和“體製改革”有關,除了質疑目前的體製問題之外,還有很多談“輿論監督”――這倒沒什麼稀罕的,因為這是她一貫的調調,當初女仆案的時候她寫好些類似的文章,還上了《啟明星》,然並卵。盧炫當時的輿論分析就表明:她的理念呼應者寥寥。
既然收效不大,她又沒什麼長篇大論,那麼她這些憋著勁寫得到底是什麼呢?盧炫估摸著,她肯定是在準備一篇比較重要的文章,多半是準備發在“兩刊一報”這樣的重量級紙媒上。
到底會是什麼文章呢?盧炫感到十分好奇。不過,就眼前的熱點看來無非是體製改革和青年團的兩個方麵了。然後依次是“女俘處置”、“元老權力和福利”、“倉號事件”。
青年團的討論升溫最快。作為元老軍政提案,主貼的討論過千,相關的主題帖也有了不少,盧炫做了個熱點關注趨勢表,總體看體製改革已然拉開青年團十幾個百分點,但是已經到了它的最高點,出現了往下走得趨勢,後者的趨勢卻是在上升。
“魏愛文的這個提案,早不來晚不來,這時機還真有點蹊蹺。”盧炫看著自己桌子上一堆統計數據,“這算是製造新熱點嗎?這可不大高明……”
如果要製造新熱點轉移元老們的注意力,如何處置“女俘”應該更合適:第一廣大元老們關心,第二緊貼暴恐案本身。相比之下,青年團這事就有點生硬了。盧炫意識到,這裏麵還有文章。
“首長,內部刊物!”機要員出現在辦公室的門口。
盧炫在簽收冊上簽了名,接過了一個厚厚的信封。今是周六,信封裏裝得是兩刊一報中的“兩刊”:《每周要聞》和《啟明星》。
“今的《臨高時報》呢?”他問道。比起bbs來,紙媒上的文章對元老院的風向更有現實意義。
“首長,都放在一起了。”
盧炫點點頭,打開了報紙,頭版新聞是《反暴恐積極分子表彰大會在臨高召開》,文章內容無非是官八股,盧炫很快的掠過事件簡述、意義闡述和榮譽獎章、稱號授予之類的章節,目光牢牢的注視在表彰內容上。
他很快拿出一直紅藍鉛筆,開始在文章了圈起名字來。
文章中被提到的被表彰的個人有二十多個,有單獨的事跡明的隻有六個,除了三個強力部門的歸化民幹部和曾經舉報過有危險可能性的東方元老之外,一個是在南寶逃出去舉報卓一凡和司馬求道藏身地點的當地學生,另一個就是錢朵朵了。
和她在一起的“女子海員隊”成員都受到了表彰,但是她們的事跡都是“綜合闡述”,沒有單獨的篇幅,而且也沒有上台領獎的時候和頒發獎章的文德嗣的對話內容刊出。
盧炫默默的撕開保密信封的封口,抽出刊物翻看起來,他的目光落在了《每周要聞》的《一周評述》欄目上。
題目是《吸收元老的新鮮血液》。粗粗看來,這篇文章沒什麼特別的,無非是談“元老事業的接班人”問題,其中大段的都是未成年元老的教育問題,談到目前學習院教育中的對未成員元老教育的填鴨問題,“沒有到廣闊地中去接受教育,沒有實際的社會和工作經驗”,完全是“書呆子式的教育”。文章的最後,呼籲“讓青年元老到更廣闊的地去鍛煉、去學習。”
這些論調已經不算新鮮了,類似的調調他在bbs上見過不少次了。不過這次上了《每周要聞》意義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盧炫看了看署名:鳳清。這是誰?這顯然是一個筆名。按照元老院文宣口的一貫作風,越是要緊的文章,越是用筆名。這篇文章顯然是在暗示著什麼。
“鳳清……鳳清……”他反複的念叨著,“……鳳清――雛鳳清於老鳳聲?!”
一瞬間他完全明白了:這是在給未成年元老出來任職吹風啊!盧炫馬上聯係到青年團熱度上升和最近對錢朵朵的“突出報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