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節 驗重擺一式(2 / 2)

三部“驗重擺一式”鍾機在經過一個月的測試之後正式投入了使用――原本鍾博士並不打算讓這種試驗品進入實用階段,隻打算保留安裝在試驗鍾樓上的一台做教學展示用。但是企劃院認為既然已經造出來了,就此廢棄太過浪費:僅為生產這三部鍾機就消耗了大量元老技工的工作時間。於是有兩部就被正式安裝到空置的鍾樓裏。“驗重擺一式”它隻有一側鍾麵,也沒有燈光照明。後來又經過改裝添加了夜間照明係統。

事實證明青銅鍾機的壽命很長,雖然有些小毛病,但是在良好的維護下一直運行正常。在連續運行了三十年之後這三部“驗重擺一式”鍾機才被替換下來,作為澳宋鍾表業的始祖,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鍾利時在第四部鍾機上做了一些大的修改:他給鍾機設計了兩個同步的鍾麵,並且設計了一個簡易的整點擊錘裝置,用來在整點敲響一口銅鍾。這個簡單報時裝置隻能發出一響。這種可以勉強報時的鍾機被稱為“驗重擺二式”。

“驗重擺二式”剛剛在實驗鍾樓上安裝完成,正在測試中。不過鍾博士對這款鍾機並不滿意,隻是驗證下自己的思路是否可行。

“每到整點,鍾都響了嗎?”鍾利時看了看工作室裏的一台鍾。這台鍾看上去很有本時空的風格:瓷器燒製的鍾麵,木製的鍾殼,黃銅的指針。也的確是由科技部的鍾表車間裝配的。但是裏麵卻是另一個時空產得石英機芯。

鍾的背後突兀的拖出電線來,接在一個木盒子上。木盒子裏是鍾博士發明的“鍾氏一號”電池,臨高沒有幹電池,隻能采用外接電池的方式給石英鍾供電。

石英鍾表在舊時空就是廉價貨的代名詞,普通的成品表零售價才隻有幾十元。但是在走時準確上卻完勝一切機械表。元老院在d日前曾經采購了大量的計時器材,除了成品鍾表之外,還有大量的零散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石英鍾的機芯和石英振蕩器。外殼是在本時空製造的,以充分的節約船上的空間。

這些本地組裝的石英鍾分布在一些需要精確掌握時間的重要的車間――作為管控物資每一台石英鍾都有編號,元老和得到授權的科技部職工之外嚴禁任何人觸動。

鍾利時間之所以如此重視石英鍾,是因為石英鍾是他們掌握的計時器中最為精確的。一個計時係統需要精確的校表器作為基準。他當初建議大量購置石英振蕩器就準備用它來製造本時空基準校表器,在電子元件失效前用帶來的半導體元件做放大器。

鍾博士的計劃是以石英校表器作為母本,再製造一批高精度的機械校表器,本地製造的鍾表就是用機械校表器來進行校對。這個分級的校對係統對維持計時的準確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舊時空,廣播電台的無線電授時是主要校時方式。臨高這裏暫時還做不到普及這一體係,必須使用校表器。

“是,女兒每到整點都聽了,每次都能敲響。”鍾小英恭恭敬敬的說著呈上一個文件板夾,上麵精確的記錄了每次敲鍾的確切時間。

鍾利時看了下,每次的鍾聲都比石英鍾顯示的時間延後一些,有的甚至延後一二秒之多。這不隻是聲波速度的問題――他在安裝鍾機之後曾經測試過,走時誤差沒有這麼大,顯然敲鍾的機械傳動還有些問題。

“傳動還是有問題啊。”鍾博士低聲說著,放下了板夾。他看了看外麵的雨勢,似乎沒有減弱的趨勢。看來對鍾機進行檢查的事情得留在明天做了。

他在自己的記事板上寫了一句:在工作室和實驗鍾樓間架設有頂廊簷。

現在是十一點,鍾利時準備在零點的時候去太白天文台校準一下時間。現在還有一點時間,鍾博士看著自己桌上的一大堆零件和圖紙,決定先把機械校表器的試製工作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