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節 決鬥之前(2 / 2)

按照張應宸原本的設想,新道教不能采用傳統的一神教那樣的體係,也不能沿用會道門的組織模式:即有明確的教徒入教儀式,有嚴密的組織,嚴格的上下級關係等等。這些被元老院視為威脅的元素不能存在。但是他現在發現,這一思路在海南島的黎區和漢區通行無阻:當地有元老院政權的強力庇護,而其他宗教又弱勢最為強大的臨高修院和新道教也構不成敵對關係。他可以用和緩的方式慢慢滲透信仰。

為了表示新道教的理念是“移風易俗”,“崇尚科學”,不但要與民間的會道門劃清界限,而且要與傳統道教有所區別,所以他的組織體係是另起爐灶的。

張應宸所推行的體係,是以道觀為地區核心在沒有道觀的地方以醫廬之類的機構代替。他不搞傳統的民間會道門常有的香堂、法壇之類的秘密、半秘密機構,而是在傳統體製下正大光明的機構。

所有的新道教的道觀,即使設在大明統治區的,也要設法取得當地道錄司的正式許可,披上合法的外衣。如果新建的一時間難以得到批準,那麼就設法取得一些舊道觀的領導權和控製權,再進行改造。各地州府縣都有不少正式注名的宮觀,或者年久失修,或者香火不繁,陷於荒廢之中,取得控製權不難。

按照張應宸的設計,新道教推行“一縣一觀”製度,即每個縣.也包括和縣同級的州,設一座道觀為新道教的信仰中心。信徒們作為個體圍繞這一信仰中心活動。但是這個信仰中心下麵是不存在香堂、香頭之類的角sè的,更沒有基層組織,也不搞洗禮、點傳之類明確的入教儀式。

但是到了沂州之後的一係列事情,使得張應宸原本的想法有了動搖。在對手擁有眾多的基層組織,必要時候能夠毫不顧忌的使用暴力的狀態下,己方不搞出更有戰鬥力的基層組織,不要說擴大影響,連在當地生存都堪慮。張應宸想到自己到沂州以來要不是有點主角光環附體,恐怕早就到三十三天去報到了。

為此,他寫了一份致宗教辦公室的備忘錄,同時向戴鍔寫去信件,要求他立刻帶備忘錄去見何影,就新道教在綠區以外傳教的組織方式進行彙報,取得其諒解。

“······現階段,如果我們不設立基層組織,在沂州的確就將被對手擠出來這對於我們下一步在沂州乃至整個魯南的活動都會造成嚴重的挫折······”

現在,不管宗教辦如何答複,張應宸決定先把班子搭建起來,眼下局麵不明,自己毫無組織等於就是luo體上陣。

為此,他決定對原本投靠過來的香堂全盤接收過來,現階段不做任何的甄別和清洗,也不調整機構,先把地盤鞏固下來再說。大店莊內的“學習小組”也就這麼建立起來了。依靠這個不大可靠的體係,他至少有能夠指揮的基層組織,不至於事事都得親力親為了當然,經濟上也寬鬆了不少。

這些日子來,他一麵警惕著對手的反撲,一麵把主要精力放在賑災和災民接受外送的安排上。

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按照曆史進程,明年的沂州及周邊地區的自然災害將來勢更猛。已經在今年遭受了重創的當地民間救災體係將不堪重負,到那時就是他張應宸大顯神通撈人的時候了。

正在忙碌的時候,葉孟言的監視小組報告了沂州分壇所在地馬家寨的最新動向一夥人突然來到,隨後各“學習小組”中負責監視市井的教徒也送來了相關的情報:來得人當中有若幹濟南總壇的內外法堂的護法之類的高級人員。

隨著濟南總壇來人的消息傳播開,張應宸感覺到各“學習小組”內明顯出現了驚慌的情緒,特別是在現在的“組長”,過去的香主、司香這一小幹部級別的教徒中間。顯然他們對總壇來人的“法術”還是心存畏懼的。有些教徒還偷偷向他秘告:有一些組長派人悄悄的去過馬家寨子了。而一些原本還沒有投奔過來,但是對他態度熱絡急於拉關係的香堂現在也突然趨冷了。!。

《》提供最快最新的小說..

" target="_blank">piaotian." target="_blank">http://piaotian.">" target="_blank">piaotian.

3478/181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