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節 廣州的大世界(2 / 2)

重返廣州的事情,從和李洛由達成正式的和約之後就開始著手進行了。協議盡管簽署的白字黑紙,但是在執行中郭逸等人算是受夠了大明官府慢吞吞的效率,好不容易挨到了二月底,協議上的多項條款才先後得到了落實。盡管還有些賠款和退還的工作沒有徹底完成,但是大致已經差不多了。

乘著等待條約落實的空閑,廣州站的人和殖民貿易部的主要策劃人員,就廣州站下一步的業務擴展進行了討論。現在廣州站挾著勝利的餘威回到廣州,僅僅繼續過去的那點業務就無法滿足元老們的野心了。有人建議,在廣州搞一個“澳洲式生活”的窗口。不僅銷售各種商品,還要將現代生活的種種享受和理念傳達給廣州乃至全廣東的有錢人。讓他們在澳洲式生活方式下耳渲目染的“被腐蝕”。

概念類似於過去的紫明樓。但是新版的“澳洲式生活窗口”將更為大眾化,麵向的受眾也是較為富裕的普通百姓為主,而非紫明樓這樣非富即貴的人才能去得高級會所。

計劃中的澳洲式生活的大樣本,被某些元老稱為“廣州大世界”。和舊時空的大世界或者更新一些的商業中心類似,是集吃、住、娛樂多方麵的綜合性大型商業體。或者按照某些人的提法,就是直接修建一個shopingmall,裏麵吃喝玩樂加購物,轉上一天都轉不完。

這個計劃從年前就開始策劃,最初隻是某個元老無聊中在內部bbs上提出的建議,隨後得到了廣泛的支持,於是從最早的一家大型百貨大樓最終變成了宏偉的棱堡式的商業建築中心。

bbs上對此感興趣的元老們為這個“廣州大世界”製定了詳細的計劃,從選址、建築模式、經營方式到經銷商品的種類都做了一一規劃。有人還幹脆繪製出了建築效果圖。

根據元老軍政計劃提案製,這個方案根據規定由飛雲社提案,進入了元老院的正式討論流程。

在提案中不僅列舉了利用“大世界”推廣澳洲商品和澳洲生活方式,而且對經濟效益來說也是很可觀的。

大世界的交流是雙向的,穿越眾在這裏銷售的貨物換來的白銀,可以就地再開設新得產業,大量的收購珠三角當地的原材料――特別是本時空豐富的農產品。原材料除了運回臨高加工製造之外,還可以再廣州當地設廠加工再進行大陸銷售。大量的貨物交流勢必在經濟和生活的方方麵麵的對本時空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在當地設廠可以就地使用廣東當地的人口作為廉價勞動力,而非現在費時費力的人口轉運模式。

文德嗣對此也非常支持,在他看來廣州大世界就是他理想中的“德隆商社”的模式。而這個模式以後可以在任何地方運用。

這個宏偉的計劃讓郭逸和企劃院的人都始料未及。按照郭逸呈報給企劃院的計劃,返回廣州之後,首先是對三紫產業進行恢複――根據廣州情報係統的彙報,三紫產業雖然屬於“官封”,但是負責封店看守的衙役吏員們在其中進行了廣泛的掠奪:當官的看上不的各種木器、生財家夥,小人物們是葷素不忌的。貨物等值錢的既然已經沒官變賣,但是家具、陳設之類的東西照樣有人要。大半年下來,三紫產業已經破落不堪,連廣州站在惠福街的住宅也被糟蹋的不成摸樣。

完成了恢複計劃之後其次才是擴大經營規模,項目是紫明樓的第二家分店――或者叫“旗艦店”,比一號店規模更大,設施更新。二號店的建設原本就在計劃之中,要不是突如其來的大明討伐應該已在施工中了。

當然,對廣州站的人來說,“廣州大世界”的方案他們是歡迎之極,但是對企劃院來說,突如其來的大型項目影響了他們的規劃。涉及到大量的計劃外投資和物資調撥。

3478/18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