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節 防禦還是進攻(2 / 3)

於是有人便提出了防守反擊的思路。具體說來,就是讓明軍登島之後從容集結完畢,然後再選定預設陣地設防,進行會戰。

這個以逸待勞,防守反擊的作戰思路迎合了不少元老――在他們看來,明政府的討伐軍就是一支巨大的“勞工輸送隊”,如果這支“勞工輸送隊”不能登上海南島就潰退了,借此一戰抓上數萬俘虜發上橫財的企圖就完蛋了。

考慮新軍的優勢火力和相對缺乏作戰經驗,大家覺得這個思路非常適合穿越集團。

“我認為防守反擊極不可取!因為我們前麵的采取的一些手段造成了相當的程度上的思想混亂!”正當這個決議要定論的時候,季退思上了發言席上大聲疾呼:“首先我們必須為自己正名!我們不能再這樣頂著澳洲人的頭銜混下去了――這樣下去隻會會對我們的軍隊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思維混亂!”

他大聲的吼叫著,還伴隨著激烈的動作。

“我知道很多元老對我們現在的狀態非常滿意,甚至覺得這樣的模式相當的好用,但是這樣的模式有一個極為可怕的後遺症,那就是跟隨我們的人民缺少一個真正的效忠主體!

“難聽點說吧 我們穿越集團現在是一個沒名沒分的非法武裝集團!軍隊現在不過是介於雇傭兵和匪徒眾之間的形態罷了!不是有大義名分的國家的軍隊。

“要是我們真的獨立建國完成,取得大義名分了,把陸軍土著士兵的思想和效忠厘清了。叫大義名分也好叫心靈契約也好叫權力烙印也好。總之這種東西我們現在沒有。我們長期以來沒有否定大明的正統地位――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別得不說,士兵們要戰鬥在哪一麵旗幟下?我們到現在連個正式的旗幟都沒有!等軍隊要出征的時候居然沒有軍旗,這豈不是件荒唐的事情?”

元老們起了騷動。這的確是個問題。

“這樣含糊不清的狀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那就是對土著士兵來說他要真真正正去對抗朝廷大軍了!這對於最多不過一二年前還是大明百姓的士兵來說就是造反。這種與朝廷大軍對抗這種心理壓力對我們來說是笑話,對土著士兵來說卻很不一樣。”

反賊而且是等著被朝廷大軍過來圍剿的反賊――這個和士兵們過去多年潛移默化的社會經驗不一樣的體驗,對整個新軍實際上是一次很大的考驗。

“我們不能把忠誠寄托在士兵能確實的理解我們究竟有多麼強大這一點上。我認為從技術上來說 防守反擊看起來是個好主意 但實際上是個壞主意。大明二百多年堆積而成的積威和正統觀念不是說著玩的!

“士兵們和工人在日複一日緊張的備戰中等著朝廷大軍殺過來,隻會越等士氣越糟。土著會幻想大明軍隊多麼強大多麼勢不可擋,會自己嚇自己把自己嚇死,甚至出現逃兵和企圖和大明軍隊暗通款曲的人……”

“這不是正好嗎?動搖分子就會暴露出來被肅清,留下的都是最堅定的戰士!”梅林說。

“如果這種心理壓力導致大部分附從勢力都動搖了呢? 是法不責眾呢還是把他們全砍光?”

梅林說:“看表現好了。動搖也有不同種級別的。跳的最凶的,肯定也死的最慘,其餘按相應的等級與以懲罰即可。現在我們控製人力還不算多,法來責眾也沒多大問題。”

“太浪費了!陸軍裏的每一個士兵,都至少受過六個月以上的軍事訓練。論及軍事素養在本時空堪稱第一。更不用說很多人還掌握了更高級的軍事技能。那些動搖分子裏可能就有臨高辛苦培養的技術骨幹和軍事骨幹,殺了他們就不止是可惜了。而且他們也不見得就想背叛臨高,純粹是因為明朝積威所至,也許隻是內心軟弱的一念之差。我們要做得就是要給他們信心,相信臨高力量的強大,讓他們相信臨高可以保護他們,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背叛的後果,他們可能就是以後最忠實的部下。”季退思最後提議:應該立即總動員,海軍陸軍一起出動,帶上臼炮和火箭,先推過去推掉海南府城樹立信心,然後大軍殺奔廣東。攻下香山縣城或新安縣,然後與明廷討價還價――如不從,再炮擊廣州。

這時候鄔德提出要求發言:“我讚同在預設陣地進行防禦反擊的作戰模式――我們的軟硬實力土著們已經看到了。而且在軍隊身上下了很大的本錢。政治教育、憶苦思甜、軍人榮譽感、高薪、現代軍事管理製度……這些一概不少的全部貫徹下去了。士兵如果一聽說大明軍隊來了就要嚇得動彈不得,未免太誇張了。”

他停頓了下:“至於你說得現階段穿越集團有名不正言不順這點我完全同意。我們的確需要一個名義。李自成還知道繼承闖王的頭銜,土匪尚且知道要有個名頭響亮的字號,我們總是用澳洲人的名義的確非常不好,首先是自己甘於海外之人,容易被人扣以‘華夷之別’的帽子;其次是跟隨我們的百姓大眾沒有一個名分,搞不清效忠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