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孫立搖頭,“印書肯定是簡化字和繁體字並用,兩種加起來,當用字至少得五六千。而且古籍裏的生僻字極多,這些生僻字也得造一二個鋼模備用著。”
“雕字工可以招募刻版師傅,他們本身就是刻字的。”周洞天說。
“但是這個效率很低啊。”孫立看了半天說,“我不知道刻字工一天能刻多少字模出來,但是效率不會太高,而且這種衝壓出來的凹模澆注肯定是要手工進行――還得加上脫模和修銼的功夫,如果全用手工的話,這三四個月就能形成印刷能力的事情恐怕不靠譜。”他問:“現代化的活字印刷廠是怎麼搞得?”
“有專門的鑄排一體機。鑄字、排版、拆版全部是自動完成的,一個人操作就可以。當然要使用電力或者蒸汽。”周洞天說著拿出了幾份圖紙,“不過這機器相當複雜,將近是二十世紀初期的水平了。”
他拿出來得是美國人發明的萊諾式鑄排機。這種機器從1890年一直使用到1940年,雖然主要是用來印刷報紙和雜誌,但是在美國也廣泛的用來印刷書籍。
幾個湊在一起研究了半天。
“仿製機器沒有問題,但是材料的結構強度和公差很難控製。這機器還相當精密。”蕭貴說,“能造,質量不能保證。”
“我意思是先簡單後難。鑄排一體機製造難度大,放在以後造。先犧牲效率使用簡單的工藝。”孫立說,“產業升級不是一天二天工夫,”
“我有個想法,”一直沒有說話的梁信說,“我們反過來想――我們擁有這個時代的人所沒有的精確衝壓技術。幹脆用衝壓的方式製造鉛字。”
他的思路是用高強度鋼材製造凹模,然後用凹模作為衝壓頭,直接衝壓一定厚度的鉛板,直接把鉛字從鉛板上衝下來。
“這樣我們可以省卻鑄造的工序,一個衝壓模可以一口氣衝上幾百個字。效率高多了。”梁信說,“衝壓出來的工件後期加工的活計也少得多。用不著那麼多的修銼。”
“那也得做幾千個衝壓模。”薑野皺眉,“再說你用了高強度鋼做了凹模,用什麼材料做凸模呢?難道讓雕刻工人直接去雕高強度鋼?”
“我覺得是可以的,他們就是吃這碗飯的。連鑽石玉石玻璃都可以雕刻,為什麼鋼材不能雕?”梁信說,“就是速度上好像有點來不及。或者直接用加工中心做字模。”
“你的思路不錯,但是不行。”周洞天搖頭,“你這樣衝出來的字隻是一個字,沒有字座,根本不可能在排字板上排列整齊。而且沒了底座有邊旁部首的字怎麼辦?”
梁信有點失望的撓了下頭,這個問題他倒是沒想到。
“要求速度的話,第一批凸字模可以用加工中心直接做出來。幾天的功夫就夠了。”孫立說,“能頂上一階段就行,後麵讓雕刻工慢慢熟悉起來就好了。”
“可惜我們和歐洲距離的太遠了。”周洞天說。“荷蘭人這會已經有專業的鑄字工場了,能夠製造各種標準化的字母和符號供應印刷廠使用。”
“荷蘭人那是做字母,叫他做漢字行嗎?”薑野摸著下巴,“要不和執委會說說看,去招一批荷蘭鑄字工來――就是時間來不及。”
“應該可以吧,他就當做是做圖形好了。”周洞天不無遺憾的說,“不過千裏迢迢的,就算現在派人去等他們到臨高起碼也是二年之後的事情了。”
孫立說:“荷蘭人不就在巴達維亞嗎?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總部既然在,總得印刷點什麼吧?肯定會有印刷作坊,按照你的說法是鑄字是必須一刻不停進行的,鑄字工人也會有幾個吧。幹脆去連人帶設備都綁架回來。關起了幫我們印刷。”
“我總覺得這套方法太落後。”薑野看了半天,“應該能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要知道我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這麼多的發明創造總能選出合適的來。我們再考慮考慮工藝。”
“這事越快越好。”周洞天說。要是能招募到熟練的鑄字工的話可比自己這樣的半吊子出馬自己培訓工人來得強多了,畢竟怎麼排字,怎麼印刷他也是看過而已,真要讓自己全程上馬指導工作自己心裏還有點沒譜。
周洞天繼續他的部門旅行和公文申請,他找到了殖民及貿易部,遞上了關於前往巴達維亞招募荷蘭印刷工人的文件。文件中強調,不管是強迫也好,自願也好,反正能把人給搞來就好。設備一起弄來最佳。
司凱德正在組織前往東南亞考察的貿易考察隊。周洞天的要求是順帶的事情,當下滿口答應。表示隻要當地有,自己千方百計也會把人給搞來。
3478/181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