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節 大明化(3 / 3)

這麼一說大家就釋然了。當下每個人看了材料之後各自選擇了想要的女孩子,多數人就花了女仆補助金的金額,買個c級女傭,也有人看上了更高級別的,隻能先掛號等待後續搖號了。反正女傭不會很快到位的――按照“中心”的計劃,至少要等他們在當地安頓下三個月之後才會派出。

東門市靠近合作社總社的附近,有一處很大的房舍。這處房舍是東門市上少有的傳統式的房子,有個很大的前院,用來停放車輛和轎子,兩廂是用來堆放貨物的棧房。

正屋是櫃房,木製的櫃台用生漆桐油打磨的光鑒可人,裏麵的貨物種類繁多,不過和合作社不一樣,這裏賣得是都是大陸上來得商品:鬆江的布,蘇杭的絲綢、蜜餞,江西的瓷器,福建的茶葉,柑橘……各式各樣的南北貨物。在臨高能有這麼個貨色齊全的大鋪子,要不是這幾年人口翻了幾番,大家手裏又多少有了點閑錢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進是正廳看起來很是堂皇,方磚鋪地,上好的廣東酸枝木的條幾、官帽椅,大號的瓷花瓶,一座雕花的大屏風矗立在廳堂的中間。廊簷下掛著八盞寫著“全福”字樣的風燈――照理說這是逾製的。但是南邊一向是天高皇帝遠,誰也不會來理會,在臨高就更不用忌諱。

這樣大的氣派,一看就是一家傳統的殷實的大字號買賣。誰都知道,這家字號是臨高的頭號“皇商”,澳洲人的禦用買辦林全安老爺的產業。

這樣一家闊綽鋪子裏麵坐著商業部指定供應商,東門市商業協會理事林全安林老爺。

這位林全安在三年前,所有認識他的人,也包括他自己在內,做夢也沒想到過有朝一日他會被人叫做“老爺”,更不用說能積攢下如此的財勢了。

他坐在大廳後麵的櫃房裏,身邊盡是商業文書和大本帳簿。林老爺年紀大約有三十五六歲,卻已經皮膚黝黑,滿是皺紋,看上去象五十出頭的人了。他是一個苦出身的人。人生差不多有二十年之久是在挑擔沿村叫賣中度過的,過著做一天吃一天的日子。

此時他卻穿著一件從廣東買來的南京香雲紗袍子,腳蹬一雙開封陳橋產的草拖鞋,聚精會神的看著賬本。林老爺是個敢為天下先的商人,早年他即不認字也不會打算盤,後來買賣大了,和他當年第一個為“髡賊”做生意一樣,他毫不猶豫的參加了澳洲人辦的掃盲班,識了字,學會了打算盤和記賬――這種賬是澳洲式的賬,連數碼都是澳洲式的。這讓他很稱心――因為這樣就沒人看得明白了。

一根鵝毛筆插在桌子上的墨水瓶裏,林全安不會用毛筆寫字,他從澳洲人那裏學來了這種蘸水寫字的方法。

他正在審查著眼前這—本大帳簿的頁子;每頁上麵都印有橫線和縱線,右邊記載負債,左邊記載資產。帳簿第一頁上用大字寫著:“崇禎三年,庚午年。”

林全安審查完了最後一項帳目,並小心改正了上麵一處錯誤之後,疲倦地靠在椅背上,心裏有些憂悶。

門市上的買賣還不錯,賺得錢毛算也在三成左右。但是這樣賣貨的量太少了――他已經習慣了成批成批的銷售貨物,這樣零敲碎打的做買賣他已經不怎麼習慣了。

自己這二年做順風順水的大買賣做慣了。林全安回想起三年前,他還不過是個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小買賣人,本錢隻有四五吊。靠著給“髡賊”――澳洲老爺走村串寨的收購蔬菜豬羊雞鴨,一年功夫他就發了財,開了這家全福行。然後他在熊老爺的指示下,漸漸的把足跡擴大到了整個瓊州府,為澳洲老爺們收購各種各樣的貨物。賺錢賺到手軟――宅子和鋪麵三年翻了二次:連澳洲老爺們用的玻璃窗、瓷馬桶、瓷浴桶、自來水都用上來了,更不用說熱水瓶、水晶鏡子之類的小物件了。不但能夠娶得起老婆,到現在已經納了二房小妾。

這一切都來自坐著鐵船來得澳洲人。澳洲人是自己的福星和財神。

最近,他覺得這顆福星的光芒有點暗淡了。賬本上顯示,他的最大客戶――澳洲人,這半年來和他的來往愈來愈少了。他隻做成了幾筆木材上的大生意,南北貨倒是銷了不少,但是量都不算大。

現在澳洲人的蔬菜豬羊雞鴨全是他們自己在供應了,種的蔬菜自己吃不完還用來做醬菜、鹹菜發賣;至於豬羊雞鴨,他們最近甚至能夠給手下的團丁每周都吃上一次肉了。澳洲人手下的船隻從各處源源不斷的運來他們需要的東西,留給自己的買賣自然是越來越少了。

3478/181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