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貨怎麼運?從張家口到關內的任何一個出海口,這個距離不近。”
“這就要情報部門想辦法,第一要搞定鎮軍的將領,由他們出麵搞手續,不然馬匹根本不能上路,其次就是要在北方沿海地區搞一個出海口,就近把從北方交易到的貨物裝上船。”
“考慮到的布點就這些了?”
“是,江南地區的商業布點可以更密集一些,比如鎮江、上海也可以布點,不過暫時就先這些吧。點太多了投入就不夠了。”
“很好。”馬千矚在筆記本上記下要點。
司凱德不知道這“很好”是讚許他的工作做得好,還是表示“就到這裏”,他咳嗽了一聲:
“除了大陸之外,我提議在澳門也設置一個點。”
“澳門有個叫……”
“黃順隆。”司凱德提醒他,“這個人是我們在澳門的代理商。但是此人做生意不很積極,他的業務無非是坐地收贓,倒賣違禁品而已。現在對我們來說價值愈來愈小了――他滿足不了臨高的胃口。我們需要一個能夠直接麵對葡萄牙人的銷售窗口。”
“不是有了個李華梅在代理。”
“這個人,”司凱德說,“很可疑。您應該知道她恐怕靠不住。”
“要是這樣可以考慮設一個。”
“最後就是在越南的設點。”他說,“一開始設在北圻,這裏是我們的大米和煤炭的來源地。設立一個貿易站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貿易站自然就有情報工作。
“在北圻設點是件大事。恐怕要各部協同才行。北朝未必能允許。我們要做好軍事鬥爭的準備。”
“先試探試探如何?”司凱德早就在籌劃這件事情了,上次雷州的常師德還專程回臨高就這個問題和他討論過:雷州站和廣州站準備成立對越貿易公司,除了在鴻基采煤,同時還搞貿易活動。
在北圻搞個商站貨行不難,隻要有錢賺,北越的小朝廷還是歡迎的大家來做生意的――很多大明商人已經在當地有了貨棧商行。難得是在鴻基的煤礦開采。這事情就比較棘手了。很難想象北越小朝廷會對一夥奇怪的海外之人挖煤的舉動不聞不問
司凱德的算盤是如果馬千矚不反對,自己先小規模的在鴻基搞一下。反正手頭有人力物力可以調用。
“這事還是要提交到執委會討論一下。牽涉到對外關係問題。”馬千矚說,“北圻可不是東南亞土酋。軍隊也有幾十萬。現在鬧僵了關係,恐怕我們也不容易對付。”
幾天後,關於情報局和殖民貿易部在大陸聯合布點的提案在執委會獲得了通過,隨後在元老院常委會三讀通過。至於北圻的布點,執委會和元老院“原則通過”,同意可以派遣小規模的隊伍進行試探性的布局――前提是“盡量不發生軍事衝突”。
司凱德覺得很憋屈――殖民應該是血淋淋的才對,沒有大炮火槍的奏樂怎麼能稱得上“殖民開發”。
“我們對越南人都要畏首畏尾啦。”他在自己的辦公室裏發著牢騷,隨後拿起電話來,“接組織處……對,組織處嗎?我殖民貿易部辦公室,我要調幾個人的檔案……不,調動手續暫時不辦……對,第一個叫貝凱……”
李炎盯著顯微鏡下的菌絲――這是農委會的生物試驗室。裏麵擠著七八個人,一群學分子生物學,幹細胞之類21世界前沿科學的博士碩士都在黃大山的領導下研究各種實用菌種。這是學生物的人兩個選擇中的一個,另一個選擇是去衛生部的生物試驗室,那裏專門和病毒疫苗打交道。
他在板夾上寫下自己的觀測結果――這種活計即無聊又枯燥,好在他也習慣了。按部就班的搞計劃已經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李炎把顯微鏡交給別人,走出了這間已經變得擁擠的實驗室。從空氣濁熱的實驗室走到外麵隻覺得空氣無比的新鮮。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相比其他地方,農莊這裏的空氣還是不錯。
他已經接到了調令,明天就上對外情報局去幹活了,老是在圖書館裏幹檢索和治療翻譯這樣的活計也是在太沒有挑戰性了。他習慣於枯燥的工作,可不等於習慣於簡單的工作。情報工作正合他的脾胃。
李炎不打算當什麼007,也不想當m,他想當得是辦公室裏的計劃人員。最好是培訓人員。專門講授各種陰謀詭計和陷阱,還有他心愛的ied――盡管這東西有沒有使用的可能性還存疑。
幾天後,第一屆派遣人員培訓班開班了。之所以說是第一屆,是因為這個班的學員與眾不同――全部是有誌於獻身於情報或者貿易工作的元老。他們都是主動遞交申請,要求到大陸第一線去工作的人。